首先要说明的是——我是个文科生,就是每个人读书时候都遇见过的那种不上不下、很平稳、特平凡的文科生。
我是那么的羡慕像我表弟那样在自动化世界里玩得风生水起的理科狂魔,可我还是个有时候面对21-3=?、14.5+9=?也要迟疑甚至反应不了的文科生。
记忆中大我17岁左右的表哥还会摸着我的头,满眼笑意的看着我,不解为什么我和我姐都没继承到老爸的数学天分,据说我姐比我好点,至少她读书时数学还是及格了的(虽然她比我大12岁,时代不同)。
小时学珠算,这是我有记忆后感觉到的困难的开始。
老师讲完那些莫名其妙的珠子代表多大值,怎样加减后总是会出题当场算,天知道那时才5岁的我内心多崩溃、多纠结,就是死都不明白,又害怕老师发现告诉家长,那时虽小却已懂得在爸妈面前要展现的是聪明、乖巧,所以当时我是偷看了身旁早已把算盘打好的学霸的结果(事实证明学霸无论多小都是学霸)。
小学里,我拿过的数学最高分也就98,似乎是一年级时吧,不知有多少人和我有一样奇怪的点——加减乘除,加、乘还好,但减、除就给我带来不可名状的烦恼了......
曾以为,上了初中一切可以重新开始,现在回想,只想对12岁的我说“too young too simple”。
这是我因为数学真正难过的第一个阶段,难过的不是数学本身,而是学不好它而让我感受到的来自别人的看不起与嘲讽。
也许我是记仇的,虽然过了8年了,我也不再接触数学,可当时的画面还是那么清晰。
那是两次会考模拟考结束后,当时两次双科都拿A的班里就我一个人(是,那时的我就像开了挂)。
连堂数学的课间,老师和我同桌闲聊,讲起黑板旁的成绩单,同桌就说起我,她也没想到老师接下来说的会是“两次A又怎样,数学不是还一样不及格”,同桌当时尴尬地看着我的样子,老师一脸轻描淡写笑着的样子。
再难过也在自己的世界里很庆幸自己当时虽然不知所措却仍很淡定的样子,即使我觉得伤到我自尊了(你也可以说我玻璃心),即使很想哭,不过在这样的情况下表现狼狈的话就不是我了,而且只会让我更卑微而已。
后来?后来我转班了,再后来?我证明了自己,所以她被打脸了(这段时期我很珍惜)。
高中3年,是我被数学折磨疯了的时期。
这么说吧,3年里大大小小月考、周考、随堂测试全部算起来,最低那次是真是超乎你的想象——28,我倒是有次及格109的。不!不要以为至少有一次,现实是那次其他人基本都120、130、140左右,甚至将近满分150的。50多才是我的常态,那时有个关系还不错的人调侃说我要什么时候才可以打破这个魔咒......
有人在我沮丧的时候告诉我“数学这种东西,只要开了窍就是分分钟的事”。
但是这次没有转折,没有奇迹,直到高考结束,高中结束,我还是那个没开窍的我。
大学后,有次计算和同学玩了多长时间,我是一边掰着手指一边念“10点、11点、12点......”,看着同学当时无奈、叹气的样子我莫名的觉得开心,难道这是在两个理科生面前我的优越感?
与许多没开窍或只开了点的人类们相比,我幸运的是上了大学后我不再需要碰数学了,甚至未来也不会和它有什么交集了。
它占据了活到现在的我大半的生活,我还是会记得,也时常怀念当初那个为之付出、流泪的我,那个就是经过大学3年后我最喜欢的我的样子。
—— 致我13年有苦有乐的数学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