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
《P.E.T.父母效能训练》P130-P150阅读心得

《P.E.T.父母效能训练》P130-P150阅读心得

作者: 钟钟育儿 | 来源:发表于2019-06-18 22:19 被阅读0次

一、通过改变环境,改变不可接纳行为

改变环境最著名的应该是孟母三迁吧?哈哈。改变环境属于从源头上把一切不可接纳的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而我理解的改变、我们能做的、最容易改变的其实是育儿生活中的细枝末节,抑或是我们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步小改善。

对于这是谁的家感触挺深的。我们的教育常常是以父母为中心的,特别是当我奉行听话教育时。老人希望孩子养得省心,甚至不惜打压她的活力,改造她,以使她符合自己的心意(以前太无知)。我很少考虑还可以通过改变环境来解决问题。事实上,除了空间的环境改变,周围的人对待孩子的态度也是孩子成长的一个重要环境。以接纳的态度对待孩子的话,孩子会比较平和。而以指责的态度对待孩子的话,孩子将变得叛逆(老人的态度)。与其一味和孩子较劲,不如积极想办法,通过对环境做出改变(目前自己带俩娃),让很多问题自然消失。

有时想想,我们对待朋友远比对待自己的孩子更为尊重(说到底,还是没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这个家,不仅仅是父母的,也是孩子成长的空间,她需要适宜的环境。同样的孩子,换到不同的环境,展现出的可能是不同的状态,做聪明的父母,懂得调整环境,算是能用巧劲了吧。

与大一些的孩子提前做好计划

我发现在孩子有参与感、融入感的前提下,孩子们的行为很少出现父母不可接纳的行为。因此家中大部分事情其实都可以与孩子商量并预设会出现的情况想出解决办法。家是大家的,并不是父母自己的。当我们能将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与我们平行的个体,相信我们的很多行为和话语都将有所不同。

二、不可避免的亲子冲突:谁应该赢

第一种:父母总是赢       

每次父母通过运用权力强迫一个孩子去做事,他们就剥夺了孩子学习自律和自我责任感的机会。通常会造成以下后果:

1.反复再三发生容易造成亲子关系的持续恶化播下种子,怨恨会取代爱与亲情

2.不得不花大量时间来执行父母的决定,变成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3.孩子没有机会培养自律、自己承担责任的相关能力负责任的行为

  有些孩子在面对父母的强势时,会表现顺从、服从。但他们长大后需要依赖外界权威控制自己的行为,他们习惯了被别人逼着做事情,不然内心是没有力量去做应该做的事情。

第二种:孩子总是赢       

这类这些孩子学会了怎样用发脾气来控制父母;怎样说话让父母感到内疚;怎样对父母说气人的抗议的话,也就是如何操控父母,父母却无可奈何。

他们往往无法控制、冲动任性、自我为中心,自私、缺少合作精神。生活对于他们就是索取、索取、索取。

在同辈关系中遇到困难,适应学校方面也有问题

对父母的爱产生严重的不安全感。因为虽然会赢,但是父母会对自己有怨恨、恼怒、气愤。

这类孩子虽然更具创造力,但父母也要付出极大代价,因为常常无法忍受这些孩子。

书看到这里依然发现,身为父母,任重道远。孩子很多问题的产生都源于父母自身的问题。很多父母对于自己为什么要生孩子都各有说辞,但我看过最负责的一个说法是:我们养育孩子的目的,其实应该是成为更好的自己。

积极心理学《哈佛幸福课》提到:一个人的改变可以感染身边三个人,这三个人分别再感染其他三人,依此类推,不消几步,即可在全世界掀起一场改变运动。这也说明,我们活着的每一分钟都在影响着他人,如果一个陌生人对我们报之以微笑,那么一整天我们的心情都会很好。既然如此,为何我们不保持善意和积极呢?也许我们身边的人也会因此而发生改变,例如孩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P.E.T.父母效能训练》P130-P150阅读心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bfcq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