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细想想,但凡被选入我们课本中的篇目,都有其存在的价值。这些篇目中那篇好上,你又能保证上好哪一篇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8989654/e8e8c8360d2788f4.jpg)
肖特说:“没有难上的课,只有不悟的心。”怎样去悟?我在思考这个问题,特别是在上公开课时,总会陷入纠结不清的设计和取舍两难的境地,甚至有时为找不到一条合适的路径而苦恼。我在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为什么没有一双慧眼、一颗慧心?到底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源在哪里?是因为自己没钻研教材?自己没了解学情?自己没有教学技巧?或许都有那么一点儿因素,但归根到底我觉得不是主要的因素,最主要的是文化修养不够。
![](https://img.haomeiwen.com/i8989654/d1f4a115023c3c8c.jpg)
作为老师,我常常问自己,你是否有撇开教学参考自己独立解读一篇文章的能力?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文化修养不够,所以我只敢围绕教参去教,不敢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即使有时候有那么一点儿,也害怕自己的解读不正确,所以根本不敢去悟、不会去悟。想到这儿,忽然心生恐惧,对自己知识浅薄的恐惧,为自己肚子里还残存的那点“墨水”而悲哀。不知什么时候,知识的田园早已经荒芜一片。你已经多长时间没有播种了,所以何来的收获呢?
也许你会说,你们不是一直在培训吗?是呀,每个学期,我们都会有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培训,为的是提高我们的专业素养。其实我心里一直有这样的一个想法:特别是对于语文老师来说,除去专业性质的培训外,多来点文学方面的学习,因为这样对于提高一个语文老师的文学素养太有帮助了。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教师拥有了较高的文学修养,那么,他们在解读一篇文章时,一定可以做到游刃有余。那样何愁自己没有开悟的心?
![](https://img.haomeiwen.com/i8989654/e6b3bc91fdf3d096.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8989654/3a210f28f2d09f28.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