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精要主义的核心准则
从这一节开始,我们来讲解一下精要主义的核心思想。现在著名作家林语堂说过这样一句话:“生之智慧,在于摒弃不必要之事。”这句话其实就很好的表达了精要主义的核心思想,如果要做成功一件事,或者过好你的人生,不要贪多求全,找到最重要的事情,把你的时间精力都放在上面,完成它,就可以了。这就是精要主义的准则。
所以精要主义不是要你做更多的事情,而是找到对的事情的做好。在做事之前,在所有的选项中尽可能的做出最明智的筛选,从而达到最好的结果。
如果你没有遵守这个核心准则,下面一张图中是否能找到很多自己的影子。
02 克服非精要主义的三句口诀
前面我们讲解了精要主义的核心准则,听起来很简单是不是。但是实际执行起来,却又不是那么容易的,为什么?因为我们已经养成了一些非精要主义的习惯,你的潜意识会不断的把你拉回非精要主义的习惯上。
要像精要主义者那样做事,我们必须克服三种根深蒂固的想法:
1、“我必须做”;
2、“这些都重要”;
3、“我能二者兼顾”。
这些想法是不是经常在你脑海中出现,挥之不去。怎么解决呢,我们需要用三句口诀来消除这些错误的想法。
1、“我选择我要做的事”;
2、“只有小部分事情是重要的”;
3、“我能做任何事但不是所有事”。
这三句口诀可以把我们从非精要主义的习惯中惊醒,让你重新回到精要主义模式,思考真正重要的事情。
03 精要主义的三种思维模式
前面我们讲了精要主义的核心准则和三句口诀。下面我们接着讲一讲精要主义者的三种思维模式。
模式一:选择,一种战无不胜的力量
美国作家马德琳·恩格尔说过:“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选择的能力”。回想一下,你上大学前的专业,是你喜欢的吗,是你在几个选项中,认真筛选的吗。还是仅仅因为父母让你选择,或者是你女朋友在那里。一旦你放弃自己的选择能力,别的力量或者别的人就会插手替你做出选择。你是否一点点放弃了自己选择的力量。
在这里要介绍一个新的概念,叫做习得性无助。举个例子,当一个人感觉自己的努力没有什么用的时候,救护采取两种方法来应对。一种是不在继续努力,慢慢放弃,另一种是表现得更加努力,让自己陷入盲目的执行当中,来掩盖努力的无效。
选择对每一个人来说,确实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因为一旦选择,就意味着要放弃其他的选项。这又应对了我们根深蒂固的思想,鱼和熊掌都要,少了一样就会有失落感。但选择却是成为精要主义者的核心能力。精要主义者必须高度重视选择能力。
忽略了选择的能力,就等于选择了无助。眼看着自己的能力被一点一滴蚕食,最后只能让他人的帮你选择,将自己的选择能力拱手相让。这就是非精要主义者经常做的事情。
精要Tips
1、不加思考的努力等同于习得性无助。
2、无视拒绝带来的“失落感”。
3、高度重视选择的能力。
模式二:甄别,几乎一切都是噪声
绝大多数人听说过“帕累托原理”,这个名字你可能不是很熟悉,但是它的内容几乎无人不知,就是80%的成果是由20%的努力产生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二八法则。它告诉我们,可以做得更少,但效果更好。
要习惯“更少,但更好”,也许不是那么容易,尤其是有时候我们也会体验到付出很多努力获得了回报。努力工作当然重要,但并不是说更努力就一定可以带来更多收获。在一定程度上,更多的努力会导致发展进入不再变化或增长的稳定期,甚至停滞不前。
无意义的多数与有意义的少数
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少数事情才有价值,所以我们在做事情之前,应该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去辨别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当你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你不做什么恰恰和你做什么一样重要。
这就解释了为何精要主义者要花费时间来探索自己的所有选项。这种额外的时间投资是值得的,因为有些东西实在是至关重要,它们会10倍地回报为找到它们所付出的努力。换句话说,精要主义者们用更多的时间来辨别,以便花更少的时间来做。
精要Tips
1、更多努力不一定带来更多收获,更少,但更好。
2、一切事情的次要性再怎么高估都不够。
3、扫描环境,寻找重要的少数,淘汰不重要的多数。
模式三:取舍,我要的究竟是什么
我们不能什么都有,也不能什么都做。有所取,必要有所舍,所以碰到问题就不要再问:“我怎样才能完成这一切?”而是要问一个更加诚实的问题:“我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每当面对取舍时,非精要主义者总会问:“我怎么才能二者兼顾?”而精要主义者却会问一个更尖锐但更能使人脱离困境的问题:“我要的是什么?”
精要主义者会主动作出权衡取舍,成为自己行动的主宰,而不是坐等别人的驱使。我们不要忽视,也不要害怕取舍。我们应该主动拥抱它,自觉地作出具有战略性和经过深思熟虑的取舍。
精要Tips
1、审视每个机会,如果对结果没有贡献,就舍弃。
2、在关键性战略领域,做出理智、慎重的取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