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我就爱听故事,喜欢听奶奶讲过去的故事,那是遥远的过苦日子的年代,感受她们一代的拼搏和坚韧;也喜欢听当老师的姐夫自编自演的故事,还喜欢看365夜、格林童话故事书,后来喜欢几米的漫画,现在的小朋友都是各种好看的绘本,无论时代怎么变化,无论我们怎么长大,喜欢故事却永不变,因为没有人喜欢听你讲道理。
《故事力》讲故事看似简单、随意,却大有学问。本月读的是高琳教练的《故事力》,讲故事更是一种能力,美国有一句谚语“那些会讲故事的人将会统治世界”,有这么夸张?
01 讲故事会有什么样的魔力?
如果用一句话总结:因为故事比事实更招人喜欢,更有力量,更能吸引人的注意,也能激发情感。
的确是,从小我喜欢讲道理,每次一跟老弟沟通的时候,都是摆一大摊道理,说的振振有词、有理有据,然而我弟弟岿然不动,甚至是拒绝听那些大道理,我自然也会耿耿于怀,当时还纳闷讲道理怎么没什么卵用呢。
亚里士多德说过:我们无法通过之力去影响他人,情感却能做到这一点。
这就是故事能影响他人背后的科学道理,一下子让我醍醐灌顶,原来秘密在于这里。一个人面临决策时,面对很多不确定性时,并不是所有的过程都是思考出来的,而是用直觉来填补这些位置。通过故事影响他人做决策背后的逻辑链是什么样的呢?原来是通过故事吸引注意、出发想象、产生情绪、最后做出决策。
02讲出好故事有什么套路?
怎么样的算好故事?不老套?吸引人?能听下去?总结起来有三大标准:清晰+好奇+共鸣。清晰是基础,起码让别人理解你在讲什么,当别人开启十万个为什么的模式,不断追问“然后呢?”的时候就是一个特别好的征兆,好的故事一定也能让对方产生“共鸣”,能把讲故事的人和听众链接起来才是好故事。
共鸣也有三个层次:最简单是是共同的经历、背景、目标等等;高级一点的共鸣是来自共同的感受,最高级的共鸣是价值感层面的共鸣,一个好的故事是有灵魂的,这个灵魂就是价值观。
要讲好一个故事有什么样的套路?掌握6大要素:人物、背景、冲突、高潮、对话、结局人物是故事的灵魂,要有代入感;根据上百部好莱坞的分析背景占比15%比较合适,拿捏好分寸;无冲突不故事。冲突包含三个层次:外部的问题、内部的问题以及哲学问题。人往往在外部面临了一定的困难,内部进行了激烈斗争,经过一系列内心活动和思考,往往可以帮助我们理清自己的价值观,特别面临内部的冲突往往对我来说是一种灵感和深入思考的契机。对于冲突的解决就迎来了高潮,对话即点睛之笔,最后在结局经过升华,让故事不再局限于故事,而是留下来些许什么。
03 故事的黄金法则:以终为始的故事架构
心理学上有这么一个理论:一个人只能看见自己想看见的东西,也只能听到自己想听到的东西。
我们往往弄反了故事的构思顺序,当我们只以自己的视角和逻辑去简单的罗列或者按照时间顺序去讲述一个故事的时候,不一定能让别人get到,突然发现把故事讲明白不是那么简单。
其实故事是有层次的,也是多维度的,一个好故事有三个层次:表现形式、表现内容和价值观。首先我们要了解要表达的观点或者传递的价值观,再去构思故事。也就是先找出红绳子,也就是故事的主线,然后再选择一个个能支撑主线的故事,把一颗颗“珍珠”串起来才能成为一个好看的项链。倒着来构思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有的放矢。
以上是关于故事的重要性、讲好故事的6大要素及黄金法则。那故事如何讲的更精彩、如何如何帮助我们建立信任感?如何应用在工作、转型、销售、获取支持、创业......?
且听下回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