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腊八粥
/杨见遇
童年,光阴一晃进腊月,首先盼过腊八,因为生活可以有点小改膳,晚饭,不必啃红薯疙瘩、窝窝头了,有响喷喷的米琪儿喝了。
我们老家那里没有粥的叫法,白米熬的粥习惯称作米汤,腊八这天熬的粥,叫米琪儿。
记忆中,母亲在我们吃午饭时,她就开始忙着振掇熬米琪儿的原料了,一会儿去堂屋大桌子底下的矮坛子里抓出一把大米来,一会儿去东房的水泥缸里抓一把小麦出来,一会儿撘凳子从屋檐下取一根玉米棒下来,黄豆、小米分别在厨房案板底下的瓦罐里库存着,几样凑齐了,浸泡在水里,待命。约摸在下午四点半左右,母亲开始往大铁锅里添水,放进那些五谷杂粮,灶下,用穰柴引着火后,填进去小硬柴烧起来,不等锅滚,赶紧用一块砖头堵住灶门,然后,小跑着出去了。
那时,我们家孩子多,挣工分的少,母亲的左手腕曾严重骨折过 ,不能干重活,队长为照顾我们家,给母亲安排个护青的差事,也就负责看护堤外的那块田——我们家就在堤脚住。
貌似轻松,但是责任重大,因为地块离村太进,时常有会牲口翻堤过去的;母亲干的很认真,平时,除了做饭,基本上都在堤上转悠,手上还带着针线活,没有情况,就坐在堤上纳鞋底子,有情况,赶紧扔了针线过去。所以,平时,我们开饭比较晚,而且吃的菜大抵是水煮的。好像只有腊八晚上,我们可以准时喝上米琪儿,配着猪油炒的萝卜丝,嵌有芝麻籽儿的锅盔,感觉年近了,日子一天一天有盼头了。
因为母亲出去护青分了心,忘了锅中事,所以,有些年份,我们喝的米琪儿有股糊焦气,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的心情,说笑声更响亮呢!
父亲出诊回来,从母亲手里接过一碗米琪儿,喝上一口,抬头问我们,知道今儿为什么喝米琪儿吗?
我们都争着回答,知道,是叫我们珍惜粮食,珍惜眼前的幸福呗!
那时的我特爱表现自己,总是摇头晃脑来两句古人云:
一年省一把,(白面)
十年买匹马。
勤是摇钱树,
俭是聚宝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