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西周金文与周代文献,周公确实是讲了许多天命靠不住的话,比如,天命靡常,唯德是依的话,这恰好说明天命的超越性是很成问题的。天命的要求是道德。周公与周人很警醒,天命是靠不住的。因为,以后也会其他人依据天命来灭亡周代,所以强调一个道德出来。但是,道德确实因人而异,不同的人不同的道德,特别是西周宗法制的建构与推行,实际上就提出了一个道德的等级性与血缘性,弱化了道德的国家功能与秩序建立的能力。道德靠不住,春秋子产提出天道远,人道近的主张,即便是天道具有内在的规则,但是,子产的影响很大,以至于春秋时代也有国亡,听于神,国兴,听于人的主张。的确是强调了道德与国家强弱的关系。这样也说明了道德成为国家统治的工具。天命转移,是道德好坏的结果,国家兴亡也是。天命的宗教性是与政治合法性、特别是正当性紧密整合的。这也严重深度制约着后世的政治的宗教性——实际上是神圣性。天道与天命一脉相承。荀子希望分割,但是,他在《礼论》中强调的三本之说,实际上又把天命、天道给予了高度整合,所以才有了家国同构的神圣体系。谁也无法出离。儒学信仰强调的内心修养、则把天道、天命心性化,修道之谓教也。所谓超越性在其中具有一定维度而已。这是修出来的超越性。个人有关,与家国同构的神圣结构关关系,则是经过道德统治有所体现。换言之,这种超越性的个人性很强,或私人性很强。
![](https://img.haomeiwen.com/i24140196/bba5e19d39a30f4c.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