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教育深度
【原创】幼儿之初教育:把握7年之黄金期事半功倍

【原创】幼儿之初教育:把握7年之黄金期事半功倍

作者: 田园泥土香教育 | 来源:发表于2018-09-22 21:58 被阅读272次

    【原创】幼儿之初教育:把握7年之黄金期事半功倍


     “7”,她是人之中难以忘却的、起着重要作用的、美好的、一个数字

      “7岁”以前的教育,是人生的教育黄金期,在中国的谚语中有句“3岁看大,7岁看老”,为什么呢?

    因为,婴儿的1岁,相当于成人的10岁。如果依此类推的话,婴儿的3岁,则相当于成人的30岁;婴儿的7岁,相当于成人的70岁。这听起来乍看好象有点玄,实际上,这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可见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这正如古人所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国家栋梁缘于幼教。”

    1.幼之初:不知道“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

    人,在婴儿、幼儿的时候,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这一系列的有关教育的问题,他(她)是不知道的、是不能决定的,这就要父母给孩子把关的权力、决定的权利。

      3岁以前的幼儿,在大人没有用“理性”教育武装思想的时候,虽说,头脑是空白的,但是,幼儿却拥有最敏感的心灵,足以感受我们的心,感受我们的一言一行。

      就象X摄像机一样,将大人的一举一动拍摄着,贮存于自己的脑海。也就是说在家庭教育里,我们大人的任何言语、行动,都会清清楚楚“摄”孩子的在脑海里、留在孩子的心灵中,最后形成了他的潜意识,将会主导他的日后的人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习惯成自然”吧。

      无论好的习惯、坏的习惯,这个习惯一旦形成,是很难改变的。

    好的习惯変坏的习惯容易,而坏的习惯变为好的习惯,却很困难,常言说得好“学坏3天,学好3年”。

    所以说,早期教育就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可见,孩子7岁以前的家庭教育是多么的重要。

    既然如此,那么孩子而言,如何把握人生7年之中的教育?

      其实,7岁以前的幼儿教育,并不是端正正的坐在那里学习知识理论,不要人为地、过多地束缚他们,而是关心他们心灵的茁壮成长、健康向上。

     2. 人类心灵的力量:来自于那里?

      来自于大自然、来自于泥土沙石、来自于花草树木、来自于鸡鸭猫狗、来自于天地万物。

    让他们知道天为什么会黑?

    太阳为什么会升起来?

    树叶为什么是绿的?

    麦苗为什么不怕雪?

    花儿的颜色为什么五颜六色?五彩缤纷?

    小鸡为什么两条腿?为什么能下蛋?

    小鸭为什么生活在水里能游泳?

    小猫为什么会捉老鼠?

    小狗……

    就这样让他们跟花草交朋友,跟泥土交朋友,跟动物沟通交流,以此用心感受自然,感受存在,完成战胜自然、创造世界心灵教育。

      这种“效法自然”的教育,是人类最美好的好的教育。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此乃《中庸》对于教育的阐述。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人生俱来的自然禀赋就是“天性”,遵循人的“天性”而行就叫做“道”,按照“道”的规律、原则去做就是“教”。

      也就是从人的感觉开始,从身体的感觉与形象的感觉开始,按人的成长进程的顺序依次是“身性运动—感性意志—理性灵魂—悟性升华”的内在节奏来安排课程,教育的规律是人在7岁以前应以“身性运动”去习,7岁以后“感性意志”主要是优势地成长,14岁以后主要是“理性灵魂”优势地成长,21岁以后将是人的“悟性升华”阶段

      可是,在如今,“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教育理念,早己成为早教市场的入场券,业已深入人心,众多的家庭己参与其中。“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教育理念,恰恰“让中国的孩子全部输在起跑线上”。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我们当代中国的教育体系已经成了一种“本末倒置”、“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的教育体系。

    3.  教育的规律:就是先“身”后“心”的教育。

      人的成长也是有体系的,就如同“春、夏、秋、冬”四季,是一样的,是有规律的,是有次序的,不能乱的,否则,后患无穷、灾害无穷、灾难连连。

      教育的规律就是“身”和“心”的教育,也就是说先“身”后“心”的教育。

    此外,关于“身”和“心”关系,对于一件事或办任何事,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是什么?那就是要全“身心”的投入。这就要求我们只有先身的教育、行的教育,才能有“心”教育、“思”的教育。

    古人云“行千里路,破万卷书”,这说明用“身”去行的重要性。而我国目前的的教育体系和教育理念,就违背了先“身”后“心”的教育规律,又违背了“春、夏、秋、冬”的发展规律和运行规律;同时,它不仅违背了人的内在成长的次序、成长的节奏,更重要的是,它还违背人的成长的发展规律和普遍规律。

    为什么?

      人的“天性”又是什么呢?人的“天性”好玩、好行、好动、好做,不怎么好说。一句话,人的“天性”就是好干,不好说。

    而现在的教育正好与此相反,光说话,不干活,培养了大批“不扫一屋,能扫天下”的“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之“材”。这难道能怪我们的孩子吗?不能怪!

      因为,他和她还没有出生、还没有来世、还没有呼吸到人间的新鲜空气,就开始听唐诗、宋词、ABC、贝多芬曲,此乃胎儿教育也!

    随着婴儿的一声啼哭,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发令枪,己在耳边响起,于是乎,年青的父母像穿山甲般穿梭于各个培训“山”中,此乃早期教育也!

    紧跟着便是各种各样的培训“山头”,等待我们的孩子去拼死攀登,各种各样的培训“题海”等待我们的孩子去拼命游泳。

      君不见,在这个超前填育“知识”的教育的大军里,并没有获得超高的回报,反而却导致了大批的厌学的宝宝——“厌学绘画的宝宝、厌学钢琴的宝宝、厌学跳舞的宝宝、厌学唱戏宝宝、厌学外语的宝宝、厌学奥数的宝宝、厌学神算的宝宝还有更多的厌恶学习的宝宝”等。

      君不见,在这个培训大军里,有的伤、有的残、有的命丧黄泉、有的远走它乡、有的命在旦夕。

    由它所带来形形色色的各种各样的悲剧残不忍堵,令人心寒、心酸、心碎和心痛。对于此,这些年我们的国人,也时常发出这样的疑问:这是什么样的教育?

      其实,教育也是很简单的事情,就如同农民种庄稼一样,春种一粒子,秋收万粒果。只要你耕耘、播种、浇水、施肥,只要你不拔苗助长,你何愁硕果不满仓?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播种,秋天收获。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人生也是如此矣!

      首先,孩子们只有在他和她的在身性(1岁-7岁)“春天”里播种“家家游戏、自由玩耍、野外活动”的种子。

      再就是经过感性(7岁-14岁)“夏天”的“阳光暴晒、风吹雨打、辛苦煎熬”,由此,孩子们的经过心灵洗涤之后、滋润之后,感觉到自己的心灵不再脆弱,即能明辨是非,又能隐恶扬善,方知道如何做人。

      最后到了理性(14岁-21岁)的“秋天”,我们便会硕果累累的收获,用不尽、吃不完,你还能搞支援,这样的教育岂不美哉!

    否则,如果我们的孩子没有“春天”里播种,“夏天”的暴晒;到了“秋天”我们收获的不是子粒宝满的硕果,很可能是空壳的、或半空壳的果实;如此,到了漫漫长夜的“冬天”孩子们吃什么?吃“啃老族”?

      这就会出现了教育中的所谓的“啃老族”。这就代表着一个人没有按照教育的规律,从学校毕业后,所出现的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我们为什么常说要“感性做人,理性做事”呢?

    这是因为一个人的心灵代表他(她)的感性,一个人的头脑代表他(她)的理性,而我们目前的教育模式是以“认知为本”的教育模式,非常重视“语文、数学、英语”的超前学习和升学考试的竟争,忽视了动作把握与形象把握的这两个阶段的奠基性的成长。

    从一开始就重视“理性灵魂”超级的训练,而“理性”教育又是人的头脑教育,是摇头晃脑的死记硬背教育,很多无用的、不该这个时候学的“知识”在大脑里塞的满当当的,美其名曰象牛那样“反刍”,此刻,创造性的智慧却灰飞烟灭了、人的见识不见了、人的胆识消失了;得到却是智商的提高了,少年大学生应运而生了。

    这种教育的目的则是以“考试教育”的为中心而服务,其实,这一教育的思维方式,是两百多年前的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然而,遗憾的是赫尔巴特的这一教育理念又影响了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凯洛夫先生写的《教育学》,早在50年代就翻译成中文,并成了中国教育理论界的“圣经”:共有三个特点以,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为中心,强调灌输式的死记硬背。

      我们这个“死记硬背”的教育方法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填鸭式”教育,这么一个教育理念,说实话,它实际上是一种误人子弟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但是,我国的有教育专家认为,中国的基础教育比美国的基础教育搞得好,美国的基础教育不如中国,只有美国的大学教育比中国好,这真是一种只见表皮不见内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狭隘之见,甚至属于“只见枝叶不见森林”。

    就连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杨振宁也曾在媒体上公开说过这样的话,原因是中国的中学生比美国的中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更扎实,尤其是在国际竟赛中,分数考得好、成绩高。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因为中国式教育的“严格”加“严厉”,而美国基础教育却是以宽松为基本形态的,不强调死记硬背,靠悟性获得知识,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乘法口诀,这么简单的知识,在美国3—4年级学生不会背,应用起来“手忙脚乱”。

      为什么美国不要求、不强迫学生去去背?

      而在我国幼儿园、学前班儿童就会背呢?

    美国用的是“心中悟性”教育,我国采用的是“脑袋记忆”教育。

    “心性”教育为美国大学输送的是一流的学生,而“脑袋记忆”教育我们培育的是大小一致、长短相类的“桶中豆芽”一流的考生。

    这就是中美在教育上的差别,这种差别不仅表现教育理念、教育技术、教育方式之“差”,而且更为重要的还是中美教育在制度之“别”上。

    众所周知,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重于国家的教育技术,而我国的教育制度己是年久失修的制度。

    当代欧美国家的教育体系,是从“心性”教育体系开始的,也就是说从“身性运动—感性意志—理性灵魂—悟性升华”教育开始的,这就自觉与不自觉地顺应了教育的发展规律和普遍规律;而我国当代的教育体系是从人“脑忆”开始的教育体系,也就是从“理性灵魂”开始的,此乃严重地违背了教育的发展规律和普遍规律。

    这样的教育,我们成功“克隆”了只会“做事”、不会“做人”的“小神童”、“小状元”。

    媒体播出了对16岁博士研究生张炘炀的专访——“长大要成人”。

    在专访中,张炘炀要求父母全款在北京给他买房。

    昔日的“神童”再次进入公众视野,也令人想起在我国饱受争议的超常教育。

    难道人们常说的“5岁神童,15岁才子,过了20岁就成庸人”真的是超常教育的必然结果吗?这其实是一个极大的教育“误区”,我们必须抛弃。

    须知“十年树木,百年育人”,这是教育的规律,谁与其争锋,必将以失败而告结束,心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只有抛弃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让孩子们回归教育的“春天”,让孩子们在万紫千红的“春天”里,领略田园中泥土的芳香、花草的芬芳。

    所以,幼儿之初教育,教育者应该把握7年之黄金期,那就是先“身”后“心”的事半功倍教育,如此教育,孩子们则有强大后劲,劲头十足,劲力冲天,定有“人生自信300年,会当击水搏千里”雄心壮志,定有“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壮志雄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教育的名义:只有抛弃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让孩子们回归教育的“春天”,让孩子们在万紫千红的“春天”里,领略田园中泥土的芳香、花草的芬芳
        田园泥土香教育:@教育的名义 谢谢,祝中秋节愉快!

      本文标题:【原创】幼儿之初教育:把握7年之黄金期事半功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byw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