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资质通鉴,我发现我是那种比较喜欢读历史,人物传记这一类书籍的。
资治通鉴真是精彩,看历史英雄豪杰,在几千年间的同一片土地上演一幕又一幕大片,可谓酣畅淋漓~^_^
资质通鉴,从六国割据到秦国统一再到陈胜起兵,就是那个说出燕雀焉知鸿鹄之志的老哥,可惜这老哥有勇无谋,很快就被搞死了,但是一旦势头起来后,孕育了汉高祖刘邦和青年才俊项羽。
为什么说是青年才俊呢?因为起义的时候那个时候刘邦已经48岁了,项羽只有22岁,项羽身高1.8,英俊威武。率3万大军破秦军30万,25岁称王,分封天下。刘邦当时被封了一小块,虽然气的半死,但是能忍则安。
读书的时候学了那段有名的历史,就是晚间楚歌四起,项羽被重重围住,一边解酒消愁,一半吟诵了那首千古传诵的诗: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小时候读这首诗歌的心境是虞美人是一个好女人,自杀不连累项羽,但是自杀肯定很疼,要是我可不敢。然后想的是,刘邦真坏,为什么要让项羽那么可怜,气死我了。
可是现在重读历史,尤其是从管中窥豹到看到一整个豹的理解是完全颠覆的,同时也不是当时那个十几岁的小孩子。有变化有不变。
不变的是,依旧赞叹项王的多情,果敢,英雄气盖天的豪情。
变得就太多了。历史究竟是一种注定还是偶然或者偶然中的必然,我无法定论。
但是可以看到的几点是,年少得志未必是好事,年少得志,走的太顺未必是好,匹夫之勇却不等于可以管理一个国家。项羽和刘邦打丈,刘邦可谓屡败屡战。但是遗憾的是每次刘邦战败,项羽都给他喘息的机会。
于是交手四次以后,项羽败了一次,项羽败的那次,也请和,然而刘邦背信弃义,反手回来继续打项羽,直到乌江自刎。
所以回看红门宴也好,或者刘邦排出的离间计也好,项羽太年轻了,每次要么犹豫不决,要么心性不稳,别人一说个啥就跳起来~
所以乌江自刎的时候,才31岁!
可是纵然再次回看历史,有些失败是注定,但是却依然无法阻止千秋后代对项王的崇拜包括我!
爱他的英勇,爱他的年少得志,爱他的性情中,虽然只活了31岁,却比别人活到70、80平淡一生牛太多,是不是?
2019.7.12 早上9点,南京出差路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