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故事,你有酒吗

作者: 小丫叨叨 | 来源:发表于2018-06-03 17:19 被阅读145次

我在一家国有银行工作。

2011年入行,距今刚好七个年头。

七年说长不长,马云工作七年的时候,还只是一名普通英语教师呢;可是七年说短也不短,和我一批入行的小伙伴,有些都做到支行副行长级别了,而我,虽然岗位轮换了几次,却一直保持着普通员工的身份没改变。

开始工作的前几年,动过无数次辞职念头。有和领导相处不愉快的原因,有任务太重压力太大的原因,有看不到发展前景的原因。

同批入行的小伙伴,也有人陆续离开了。而我,想归想,却终究没有迈出这一步。

到今天,工作七年后,后知后觉的我终于想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压力。待在体制内,还是跳到体制外,抑或是自主创业,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弄清楚自己想要怎样的生活,想要成为怎样的人,以及,锤炼足够强大的内心去坚持所想,精进足够剽悍的能力去追逐所想。

如果没有解决方向、信心和能力的问题,那么无论到哪,都无法找到平衡。方向是阳光,信心是雨露,能力是土壤。三者齐全,种子才有望蓬勃健康生长。


工作的头一年,我在营业网点坐柜,处理银行最基础的前台结算业务。那是一段灰暗的日子,每天做着机械重复的活儿,还得应付无穷无尽的KPI,看不到意义,也找不到出路。我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也不清楚自己想成为怎样的人。

缺乏方向的引导,直接后果就是心态迷茫困顿,业务差错频发。当时的大领导看不下去了,说这么好好一人,学历不低,人也不笨,怎会这样雾笃笃的(方言,形容不开窍的样子)。于是把我调到支行办公室,领导眼中的喉舌部门,负责行级材料撰写、对外宣传、服务管理等。几个月后他终于认可我开窍了,一年后把我调到公司部,银行的核心业务部门,负责法人贷款业务。

至今我仍然很感谢这位领导,虽然他已经离职,到同业单位去掌管更大的业务。是他对我的信任和培养,让我有机会脱离琐碎繁杂的一线,从全局的视角看待银行业务,清楚了自身所在的位置;又给我机会进入银行最核心的信贷业务条线,积攒了第一手风险管理经验。


这位领导离开后,支行陆续换了两届班子。每届班子有不同的风格,关注不同的细节。而政治敏感度极差的我,不懂得及时调整自己去适应,于是此后三年,职业发展进入了停滞期。欣赏我的领导,眼里看到的是潜力;不欣赏我的领导,眼里看到的是问题。

譬如我按领导安排做一笔贷款,申请人和押品均在异地。尽职调查回来,画了张详尽的关联关系图给他看,解释说该客户贸易背景均为关联交易,其中一个关联方在建房开项目,贷款资金有被挪用至项目建设的可能,不建议办理。领导大发雷霆:“你们这种态度,如何发展业务?要做就做,不做就不做,何必把时间浪费在这些细枝末节上!”

与这位领导共事的几年间,我会间歇性陷入自我怀疑。我想我可能真的不适合银行,也不会有机会走上管理层。我没有深厚的背景,或者泼辣的个性,或者长袖善舞的社交本领。在这个任务指标比人文关怀更重要的战场上,在这个做秀比做事更重要的名利场,可能真没有我的机会。


几天前我参加了一场竞聘,竞聘目标就是当前工作岗位,二级分行信贷与风险管理部。三月初以借调身份来到现岗位,组织关系还在原支行。

竞聘结束,领导找我私聊,说我表现不错,就看支行领导是否放行了。

我大惊:“他…还能决定我的去留吗?”

领导说:“按照惯例,人力部会征求他的意见。因为你现在身份还是支行员工。”

我说:“可是他不喜欢我的。”

领导听完我举的例子,哈哈大笑:“的确是政治敏感度差点。”然后她语重心长对我说了一番话。

她说:“说实话我很喜欢你。交代给你负责的事项,会办得很利索,有深度。原则和方向都把握得很好,可塑性非常强。人也踏实,坦率,是个性情中人。但是呢,细节上需要加强。我说的细节,是指在具体操作上缺乏些变通,沟通和表达缺乏点技巧。在体制内生存,能做事很重要,但光做事不够,还需要会做人。”

听得我眼泪差点掉下来。一个和我接触仅三个月的领导,就把我看得如此清楚,不吝表扬,也不乏提点。可是此前的领导,几年相处,却仍对我满怀偏见。


回顾几年职场生涯,发现自己因为目标不够清晰的原因,因为不够自信、主动的原因,因为不懂得向上管理、经营关系的原因,踩了很多坑,吃了很多亏。所幸跌跌撞撞,野蛮生长,幸存了下来。

有天和同事吃饭,聊起追星,我说我有喜欢的明星或作家,但我宁愿远远地看他的作品,听他的歌,读他的书。我不会专程赶去,只为见他一面。“我们要争取成为让别人专程来见的人,而不是专程去见别人。”

当这句话脱口而出,我惊讶地发现,我成了一个有野心的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有故事,你有酒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cnj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