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院电影漫谈『闲话电影』
让心灵变得干净||《皮绳上的魂》

让心灵变得干净||《皮绳上的魂》

作者: 行壹1 | 来源:发表于2017-08-19 15:12 被阅读8次

    去看了电影《皮绳上的魂》,怎么说呢,我喜欢的电影风格。导演就那么随意的拍,观众就这么随意的看,导演没有强烈的想要表达,他只是试图完美再现,而观众看完也不是非要领悟到什么,观众也只是花两个小时看了一部电影,仅此而已。

    这种不试图说教,不试图声嘶力竭的去传达价值观的态度本身是我所喜欢的。

    电影有关复仇,有关宗教,有关自我的修行。复仇是他们刻在骨子里的价值观,所以下一辈为上一辈报仇,电影主人公塔贝生下来就没见过父亲,但是他的父亲曾经杀了另一个男人,所以那个男人的儿子要找塔贝报杀父之仇。

    在兄弟俩寻找塔贝报仇的过程中,塔贝担负着活佛安排给他的拿着天珠去掌纹地的任务。这是一段艰苦的旅程,“目标在北方,道路是身上,距离在脚下”。塔贝踏上陌路,却一路认识了死心塌地的女人,鬼精灵的聋哑小孩还有要杀他的人。

    一路走,一路躲避追杀。等到接近掌纹地的时候,也到了与敌人决战的最后关头,结局是仇人的儿子死了,塔贝也没有逃脱宿命。

    情节很简单的一部电影,难在辽阔的叙事和家长里短般的真实感。

    大口喝酒,大口吃肉,杀人杀生的塔贝,在去掌纹地的路上,心灵被洗礼。一个充满暴力与仇恨的粗糙大汉,突然开始变得仁爱。有句话说“人一变性,就离死不远了”。塔贝在要杀死对手的一瞬间,仁慈心涌起,放过了对手,却被对手从背后捅了一刀。

    他死了。

    不知道活佛有没有预料到塔贝最终的命运,但是塔贝无疑是完成了自我的救赎。

    塔贝跋涉千里,最终找的还是自己。

    电影里有句台词“把你的烦心事说出来,这样你心里就会变得干净”。天主教里教民可以向神父忏悔,神父就像一个树洞,容纳人们各种各样的心事。

    塔贝的树洞是佛。

    我们的树洞呢?是什么?是各种匿名的社交网站,是不认识却熟悉的陌生人,是一篇篇隐秘的日记。也可能我们的树洞在自己心里,所有的心事都交付给自己,这样的心灵负重太多,想一想都觉得疲累。

    曾经一度我的树洞是日记,后来,我的树洞变成了朋友,回头看,我们所需要倾诉的,需要表达的,不过是内心的寂寥和孤独。我们以为有人可以分享内心的寂寥,我们以为总会遇见契合的同路人,事实上所谓同路人也不过是一厢情愿的想象,不管遇上谁,不管做什么,不管在哪里,与孤独对抗都是终生的。

    说起孤独,突然想到蜗牛,每次见到蜗牛,都是一只一只的,不知道它们会不会觉得孤独。可能爬上一天也遇不上一个同类,可是这一天在它不长的生命周期里已经是很长的一个时间段。想到这里,有点释然。万物有灵,我们一样孤独。

    我们不是我们之所是,我们一直走在即将成为自己的路上。

    塔贝不知道自己最后会成为一个仁慈的人,直到他真的变得仁慈。你也不会知道自己最终会成为一个什么人,直到你变成那样的一个人。

    张扬1991年去西藏游荡3个月,这是他创作西藏电影的源泉,后来又陆续拍了一些电影,直至商业片《无人驾驶》等拍出来后,就归隐,时隔多年,再次出现,带给观众的是《冈仁波齐》和《皮绳上的魂》。两部电影都偏向内在的探索,借着西藏这片土地上特殊的人文环境和信仰,向内追问个体,向内探寻。

    西藏可能是中国大地上最后一片被现代化所遗落的热土,这和它们虔诚的宗教信仰有着莫大的关系。这片传说净化心灵的土地,可能真的会给人内心的震撼。

    有信仰总好过什么都不相信。

    没有信仰的人才是真正的流浪者。

    回归内心,放弃无意义的外在热闹,可能是寻找自我最有效的途径。那些热闹而不孤独的人总让我心存质疑,那些沉默而孤独的人,才是真实的。

    愿你去爱别人而不求被人爱,愿你跋涉半生,心似湖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让心灵变得干净||《皮绳上的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cpt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