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建设城堡想法上班这点事儿
精要主义是王道,为什么不建议你做斜杠青年?

精要主义是王道,为什么不建议你做斜杠青年?

作者: 敏达 | 来源:发表于2019-06-21 10:19 被阅读19次

    01
    不少积极的学生们在大学期间做了很多社会实践,干过多份兼职,在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企业做不同岗位。他们说自己过得很充实,很忙碌。平心而论,这已经算是非常积极而优秀的部分。但我在这里和大家探讨的是如何做得更优秀。

    在咨询中碰到过这样一个来访者H(化名,细节以作处理),她有很强的报复心,一心想干一番大事业,也非常有闯劲儿,大学时的专业称不上多专业,毕业后只能从事“专业不限”的工作,但是她的综合素质较好,一些用人单位向她抛出了橄榄枝,在没有清晰职业规划的情况下,别人愿意要她,她就去,去了之后不满意就辞职,重新再找。5年内她换过不下10份工作,最短的工作做了15天,做了1个月的工作有3份,3个月的有2份。最近的一次,她来寻求生涯咨询,规划还没做完之际,她又陷入了固有模式,迅速的、势不可挡地、匆忙投入了另一家并不那么适合她的公司的怀抱。

    曾听到过这种说法,某某某当时读本科时资质平平,并不突出,但是闷头读书直到博士,现在居然在高校当教授,比我还混得好。

    啧啧,一付完全不服气的口吻。他说的也许是事实,但是过去优秀不代表现在优秀,现在优秀更不能得出未来一定更优秀,任何人都有可能被弯道超车。

    对比以上两种情形,大概可以得知这两种发展模式的差异,一个是东一榔头西一棒,这里瞧瞧、那里看看,做任何工作都未深入(也有可能是岗位本身的限制),另一种呢,则是在一个相对固定的方向上持续耕耘。伴随着时间的力量,职业带给他们的回报会越来越丰厚。

    前者描述的情况更多的发生在能力较强、选择较多的人身上,他们做什么事情似乎都能做好,得到的邀约也多,能力不断得以变现,这更让他们眼花缭乱,在缺乏内在判断标准的情况下很容易就走偏——仿佛做什么都可以,那么干脆什么都做吧。

    《精要主义》[英]格雷戈·麦吉沃恩(GregMcKeown)一书的核心观点:“专注精要事务,可以通向成功,但成功会带来太多的选择和机会,其结果是最初通向成功的那个专注点土崩瓦解。成功变成了失败的催化剂,它会让人陷入“盲目追求更多”的境地。要走出这种困境,出路就是自律的追求”更少、但更好。”

    02
    斜杠青年在同一时间段做着相对割裂的工作,比如,有人白天在单位上班,晚上摆摊卖烤串、当滴滴司机,或者有的人有一份稳定但乏味的职业,同时在另一个领域开个小店或做个微商。这种现象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各大网约平台的兴起变得越来越容易,但是从个人职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并不建议你这样做:

    第一:时间精力得不到保证,限制了专业水平。千万不要把自己的业余爱好跟人家安身立命的专业相提并论。如果不懂得聚焦在核心,一堆斜杠就会分散你的时间与精力,就相当于“五马分尸”,最后,可能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做不精,做不出彩。

    一般来说主业是8小时之内的工作,这8小时是约定俗成的工作时间,不论是朝9晚5、还是朝8晚6,经过一晚上睡眠,头脑清楚,神清气爽,整段的高质量时间,重要的事务都在这期间完成。而斜杠领域的事情一般在黄金8小时之外,时间零星、分散、精力得不到保障。如果斜杠领域没有持续、稳定的时间投入作为保证,那么水准将无法迅速提高,也就只能停留在玩票水平,业余和专业终归不在一个Level 上。

    有些人对斜杠工作的想法是“做着玩儿”,有就多做点,没有就少做点,而不是不可或缺,非做不可。其实这种观念一开始就成为限制,内驱力弱得不足以支撑你克服艰辛的转型期,更不能让你到达卓越。

    所以我对有心转型的来访者说,一旦确立了方向,并且能力积累到足够,就应当机立断地切换工作,真正进入到目标领域去全身心投入,而不是始终脚踏两只船,牵着、攀着,用自己的业余爱好去跟人家的专业技能比拼。

    第二:斜杠容易将人诱入疲于奔命的状态。这里要提出一个终极的价值问题,到底什么付出在长远看来是值得的?

    有次打滴滴,跟一位师傅聊,他白天在单位里上班,晚上出来兼职,回家已是深夜,我问他,“一晚上能挣多少钱”,他答,“大概200元左右”,叹了一口气,“挣钱辛苦,身体吃不消,孩子还没人管”。

    每个职场人都了解挣钱养家的艰辛,但是在有些问题上,得看看自己的长远目标是什么?得分辨,你看到的机会于你到底是不是真正的机会,你能承受它吗?它到底能产生多大的价值?

    越想挣钱越应该按下暂停键,停下来反思,千万别在“可以挣钱-就去挣钱”之间形成自动化反应。忙,瞎忙,动,蠢蠢欲动还不如不动,如果一个人总是忙碌,并不是个多么好的状态。疲于奔命,低水平重复反倒限制了个人发展。

    第三,斜杠青年的个人品牌定位不清晰。斜杠什么都做,但别人不知道他的主业是什么,做一些体力劳动倒关系不大,如果从事智力劳动的人也这样,获取他人、社会、环境的认可就比较困难了。

    特劳特《定位》一书的核心观点是:让你的品牌或产品在客户心中占据某一个特定的位置,简单的说就是别人一提到某个领域,一下子就想到了你。斜杠什么都做,容易让人觉得不专注、不专业。要知道用户心智有限,想面面俱到全部抢占也很难。比如在豪华汽车、运动汽车林立的汽车市场中,沃尔沃就以安全为切入点,找到了自己的一片蓝天。

    在个人事业定位中,要讲求可识别性,识别性就意味着排他性,一个人的标签最好不要超过3个。

    例如,我们介绍某人:企业部门职员、小面店老板、主持人,听上去有没有感觉非常分裂,她到底是做什么的,就相当不清晰了。像有些讲师又讲职业规划,又讲创业,还讲两性关系和育儿,什么都在讲,讲什么都不太专精。

    所以定位的核心是卡位,是取舍,什么都做,反倒影响个人的品牌识别度,标签不明显,传播效果大打折扣。

    image

    03

    那么,这时可能有人会问,***不是著名的斜杠吗?他不是什么都做并且都得很好吗?那好,我们来分析几位著名的斜杠,看看他们真正在做的是什么?

    我喜欢的作家,李欣频,她集创意文案、作家、讲师、旅行团带领者等多重身份为一体,照理说她是跨界达人,是真正的斜杠了吧。但是仔细分析可以发现,她做这些事情所运用的核心技能是一致的——创意、文字的书面/口头表达,讲她做的,做她讲的,内外一致,哪怕旅行团的创意设计都与书、课程中力主的观念一致,她的斜杠只是同一个内容用多个途径去表达,用不同的载体多次变现。

    红极一时的跨界创业者雕爷,互联网上对他的介绍是:连续创业者,互联网知名人士,派代商学院讲师,新锐作家,阿芙精油等品牌的创始人,是白手起家的实战派,亦是览书无数的理论家,著有《MBA教不了的创富课》。

    他先后创立了:阿芙精油、河狸家、雕爷牛腩、三体空气净化、薛蟠烤串等品牌,在多个领域跨界,但通过分析不难看出他核心身份是一个创业者,只是在不同领域创业而已。

    反观雕爷过去几年走的多品牌战略,除了阿芙精油一直活得比较滋润外(现已被御泥坊收购),其它的如雕爷牛腩、薛蟠烤串、皮娜鲍什下午茶、切克闹小丑煎饼、马孔多小镇、还有三体空气净化器等等大多品牌都泯然众人矣,也许这就是跨界的弊端。

    因此,成功的斜杠内核统一,实际上他们并不是真正的斜杠。

    04 靠谱的做法:

    给自己一个尝试期、试错期,可以斜杠,但斜杠一定不要成为你的终点。在这其中去觉察自己的天赋、特质、优势,然后根据现实的资源、条件去逐步缩小范围,之后聚焦在1-2个方向上深入下去。这是一个先张开再收拢的过程。

    就像一般的小孩子父母,要求孩子去学钢琴、小提琴、画画......难道就没有想过引导孩子找到主要的天赋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吗?看看那些知道自己天赋的艺术家、建筑家,他们其实不需要这么多的探索也没有那么多的纠结,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就会很热衷的去做。而在这个过程中自我觉察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有机会专门撰文讨论)。

    遵循精要主义,一旦你找到了自己的天赋、特质、优势,找到了真正愿意投入的事业,那么就应该花99.9%的时间在这件事情上面,之后类似于使命的感觉就会凸显,它会为你带来更多的资源。

    “不在开足马力式的搞定一切,专注于该做之事,只做真正有价值的事并忽略其他一切,这个专注工作的方法令他的工作恢复了高质量。他不再试图在多件事情上取得零星的进展,而是以排山倒海之势集中全力做成真正重要的事情。”

                                           —— [英]格雷戈·麦吉沃恩
    

    敏达老师:

    某“双一流”建设高校就业中心主任

    深耕生涯教育10余年,生涯培训师、**职业发展教练******

    猎聘&新精英生涯咨询师

    如果你想找到想做、能做、该做的职业约她聊聊吧

    敏达老师公众号:敏达职涯,敬请关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精要主义是王道,为什么不建议你做斜杠青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cxmt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