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
盛唐失意诗人联盟

盛唐失意诗人联盟

作者: 林慕言 | 来源:发表于2018-08-25 16:49 被阅读16次

    盛唐,在文学和史学上有着不同的定义,但无论哪个定义,都绕不开唐玄宗。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直至“安史之乱”爆发前,唐朝社会高度繁荣,文化气息浓厚,两方面都达到了全盛的高峰。

    这个时期,人才辈出,名相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皆是出于此时;唐代最著名的诗人 诗星孟浩然、诗仙李白、诗佛王维、诗圣杜甫,也在这个时候大放异彩。

    人才太多,免不了要明代暂遗贤。万物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当然不只是为了打发时间,最终目的是出人头地平步青云。因此,有人在朝堂之上挥洒自如,有人则官场失意,前途黯淡,孟浩然、李白、杜甫这样举世闻名的才子也不能例外。

    三人生于盛唐,都有志于世,他们很努力,在求仕路上孜孜不倦,可惜运气总是差了那么一点,最后还是事与愿违。孟浩然布衣终身,李白当了一年翰林就被赐金返还,杜甫则不断在小职位上游走,虽有壮志,从未得酬。

    孟浩然早年广交朋友,干谒公卿名流,以求进身之机,辗转之间,快到不惑之年了,仍然没有遇到伯乐,无奈之下,只好去考科举,但作诗出色不代表考试可以得高分,他落第了。可能他早就料到这种情况了,并不心灰意冷,还是在长安拿着自己的诗赋求赏识,也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孟浩然收获了一点小名气,他在那时认识了王维,二人一见如故,王维曾担过天大的关系,带了他到翰林院去见识,结果真的让他遇到了皇帝。

    孟浩然四处求门路这么多年,没想到还是会怯场。皇帝考他,本来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他却战战兢兢,好死不死的念出这样的诗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皇帝不乐意了,才是第一次见面,怎么就弃过你了呢?人家没有做过的事,可不能乱冤枉人。既然你自己都觉得自己不才了,那么,就怪不得我了。

    孟浩然当下被放归襄阳。日后,他仍然在求仕路上,寻寻觅觅兜兜转转,一无所获。要是他当时念的是献给张九龄的诗“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那么,他会有什么前途也难说。可惜没如果。

    相比之下,也是喜欢走捷径的李白还算幸运。孟浩然失意的这一年,正是李白奋发图强的一年。

    李白的心思和孟浩然相似,但较孟浩然还高一筹。孟浩然只想着出则事公卿,李白把脑筋动到皇帝的妹妹头上了,因为玉真公主与兄长唐玄宗感情浑厚,在兄长那里十分说得上话。玉真公主身边有着太多为谋求个人利益而围着她转的人了,所以,一开始的时候,李白并不顺利,他第一次去拜会玉真公主,在她的别馆住了些时日,甚至连她人都没有见着。

    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五年后,机缘巧合,他献了一首诗给玉真公主,将她夸得天花乱坠。好话人人爱心,李白的一番心思没有白费,玉真公主向皇帝举荐了他。就这样,虽然过程曲折,他还是进宫见了皇帝,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哄得皇帝心花怒放,当场就让他做了供奉翰林,陪侍在左右,为皇帝写诗娱乐。那几首著名的《清平调》就是出于此时,“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说不尽的艳丽风流。

    李白太过恃才傲物,好不容易通才得了个翰林之职,却得意忘形,明知要随时候命,还整天喝得醉醺醺的,结果弄出个“力士脱靴,妃子捧墨”的典故来。这两个是什么人?他居然不放在眼内,于是,他只做了一年多的翰林,便被赐金返还。

    在赐金返还的这一年,李白遇到了杜甫,同是官场失意的两个人,正想通过漫游来暂时忘却苦恼,有伴同行,何乐而不为?于是二人结下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深刻友谊。

    和孟李二人相比,杜甫一直循规蹈矩,正正经经的走着不求人的科举路。他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何况朝廷有途径让大家步入仕途建功立业,他自然不会喜欢旁门左道。不过,科举真的不是人人都考得的,任你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考不中就是考不中。杜甫一再落第,终于也不得不另辟捷径了。和其他人一样,也是没有收获。多年苦心追寻,只得一场空,失落怎能不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其实不难理解他们投赠干谒之路的崎岖曲折。名相张说、张九龄,垂暮之年为国捐躯的颜真卿,一生都处在淡然状态的王维,都是通过科举,凭真才实学走上仕途,一步一脚印,踏踏实实走出来的。官场历练,对于喜欢走捷径的人,大概都有点想法吧。非我族类,不宜深交。

    孟浩然后来是自暴自弃,有人想举荐他,他都自动放弃了,大概是皇帝放还的阴影还在,不敢相信有生之年还能够运交华盖,免得自己再失意吧。最后,他恣意饮食,一病而死。

    李白则死心不息,仍思建功报国,可惜命运不济,被荐不成,反因参加过永王李璘东巡而被判罪长流夜郎。李白死得离奇,泛舟水上,落水而亡。有一个说法是,他见到水中月,伸手去捞,一不小心,踏进了水晶宫。这确实是他的作风,欲上青天览明月。

    杜甫命途多舛,又十分顾及妻儿,长年奔波,成年以后,几乎没有过上好日子。他比孟李二人多一份凄清。他家学渊源,青少年时光都十分美好,只是,他也犯了多数文人会犯的毛病,不会持家,日子每况愈下。他的后半生,因为安史之乱,乱得一塌糊涂,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日子,后来,也是在返乡途中,一条小船上,无声无息的去世了。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终生不得志更令人惆怅了吧,要是并不在乎那也无所谓,可是,穷其一生去追求,有过机会接近理想,毕竟三个人都曾面见过天子,可惜自己不争气,硬生生是一手毁了前程,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遗憾到生命结束,这种结局,要多冷清有多冷清。

    唯一值得庆幸的,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他们不是孤独的,生命里还有着和他们一样处境的人,使他们能够向之倾诉,不必心中藏尽苦水。孟浩然有李白,李白有杜甫,杜甫,杜甫有懂得他的家人。

    李白写了五首诗给孟浩然,一开始就对孟浩然仰望至极: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又对孟浩然表达思念情切:寄君郢中歌,由罢心断绝。对于二人的境况,还不忘时时勉励:与君拂衣去,万里同翱翔。

    不过孟浩然反应平淡,李白的仰慕和赞美他从不回应,反而对王维依依不舍: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这样的区别对待,李白当然有想法,以至后来李白对自己的仰慕者杜甫也是置若罔闻。

    而杜甫更是狂热,前前后后写了十数首诗给李白,狂赞李白:“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对李白,真是说不清的情意,连做梦都会梦见他。

    史上没有孟浩然和杜甫交往的记录,杜甫当时并不出名,按孟浩然的脾性,大概也不会想结识他。并不是说谁势利眼,而是,同是天下失意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难道真要组成一团,互吐苦水不成?

    所以,孟浩然和李白二人对待最真挚的粉丝冷淡,也是有苦衷的:当时年纪老大,仍然还只在寻找理想的阶段,说起来也惭愧。对于仰慕,只得苦笑,自己其实没有什么值得敬仰的,怕是小朋友对世界认识未深,还是不要与他交往过密吧,六亲同运,免得累了他。

    诗写得那样好,大家也表示赏识,可是来来去去只是称赞没有实惠,环境那样坏,颜面都不知道往哪里搁好。或许,都愿意把浅斟低唱,换了浮名。 繁华盛世,明代有没有遗贤,他们自己知道。在那个年代,官场变幻无常,升与迁,但凭一个人的喜怒,十分无理。置身事外,未必是一件坏事,可恨他们想不开,那样的结局,其实怪不得别人。

    不过,历史有太多相似,命运这件事,真令人无可奈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盛唐失意诗人联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cyg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