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戏剧家索福克勒斯阐明了命运的绝对意志,我们的命运不被自己的想法所左右,甚至我们的心理还要遭受绝对意志的摧残,这是多么恐怖的事情呀!戏剧中的艺术命题——命運对辩证哲学思索人竟然是如此渺小,似乎会思考的“芦苇”也不过是芦苇罢了!在莎翁的剧作中《哈姆雷特》正式提出了一个命题,一个可以被讨论的非伪命题--- 生存还是毁灭!
芦苇可以生存下去,借自然界的水分和空气以及生态…… 可这样的存在有意义吗?甚至都没意思。 如果在有意义和有意思中选,我选有意义。因为有意思迟早会没意思。 那就毁灭吧!如同哈姆雷特王子,在报仇雪恨之后。 人的一生就是要不断经历各种主义,各种思想,只有被上述的一切所折磨过,人自己才会看清自己的命运,马克思在读完博士后,办过报纸后,遭到驱逐后,才诞生了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作品《资本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没有对命运的绝对思考,但物质决定意识,存在决定思维,这一论断下,人的命运只能被化解为历史学中的必然因素与偶然因素,作为大学生在面对莎翁的作品,不仅感受到人性中欲望对命运的支配,更能加深对哲学中必然与偶然的理解,必然中包含着偶然,偶然中包含着必然。
麦克白的野心是他毁灭的必然,杀死王上是一次偶然,但这偶然是他蓄谋已久的必然。而一切必然与偶然,都蕴含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某种程度上是人与人的交锋,命运究竟是什么?在西方哲学中意志被反复提及,尽管很多哲学家与莎翁并非同时代的人,但在思想的无尽领域中,谁又不被谁影响呢?
悲剧命题的真伪
《李尔王》中的老父亲为了追求彼岸的幸福,被表象世界的意志所迷惑,当他同尼采一样疯了的时候,他才看到了世界的里象,人们都被表象世界的假象所左右,每个人在自己局限的思想里追求局限的幸福,有时候,我思考悲剧为什么会被称为悲剧,仅仅是美好的东西被毁灭掉吗?难道不是人们追求的美好本身就存在问题吗?李尔王要求女儿们的孝顺都能浮于表面,这已经是悲剧的开始,父亲不去看到女儿们身上的品德,而是关注她们的每一句言语,即便这种言语本身就是假象,可老父亲还是被此迷惑,当假象被证伪时,美好的假象就不复存在了!
人类真正的进步是什麼? 古希腊人与现代观众最不同的地方在于审美能力上,在于对悲剧欣赏的承受能力上,人类真正的进步是审美和感受能力的进步,而不是科学技术,西方哲学中,尼采对此已做出批判。即便我们自己,忽视哲学家的意见,自己回望自己的人生,科技又何尝不是异化人本身的工具。老子的“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可能就是古代版的黑暗森林,正因为无需面对外敌,文明可以回到本身的发展上,追求事实上的进步,而不是局面上的应对。
![](https://img.haomeiwen.com/i28021153/53667e056b0a02ea.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