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书房就是我的全世界读书每天写1000字
看完两篇附录,我想去读《史记》了——读《司马迁的记忆之野》之一

看完两篇附录,我想去读《史记》了——读《司马迁的记忆之野》之一

作者: R小法师R | 来源:发表于2021-01-27 17:37 被阅读0次

《司马迁的记忆之野》这本书是青年作家刘勃继《失败者的春秋》、《战国歧途》之后的又一部历史通俗作品。可以说是刘勃“历史三部曲”的完结篇。

在书的后记里,刘勃说写这本《司马迁的记忆之野》是一个意外,原本只是应约为司马迁写个6000字的小传,结果一发而不可收拾,写成了300页的一本小书。

因为“读库”,所以遇到了这本书,没有精致装帧,封面只有书名和作者名印在上面,纸张也十分轻巧,有点拿着外文书的感觉。有时候想想也确实如此,一本好书最最重要的一定是它的内容。

打开朴素的书,翻开目:序章为盛世,终章是绝笔,中间10个章节是司马迁作为一个史官身处历史洪流中的沉浮起落,以及他眼中的大汉盛世。

我没有先看正文,而是被附录吸引。一篇名为《<史记>是一步什么样的书》,另一篇名为《作为文学家的司马迁》。

从这两篇附录文章当中,让我初步领略了刘勃的风采,见识了他的实力,也明白了为什么他作为南京三江学院的老师,开设的“中国文化史”的课程,能够在学生中受到欢迎。我想,能写出这些文章的老师,一定不差。

1.知识渊博、富有洞见

对于知识渊博的人,向来十分崇敬。而知识渊博又富有洞见的人,则更加令人神往。在两篇文章的字里行间,我可以看到,对于历史,至少是春秋、战国、汉史,刘勃老师是信手拈来,时间线清清楚楚,人物、事件、关系了然于胸。而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解读也可谓洞若观火。

比如,在《作为文学家的司马迁》这篇文章中,对于胡亥、赵高、李斯在篡改遗诏这件事情背后的分析就让我大开眼界,并分分钟让我很想去看一看《史记》对于这段的原文。他对此评价道:“每个人物的行为逻辑,都非常符合他们的身份、性格和处境,而通过对话描写捕捉人物的心里,尤其展示了极高的艺术手腕。……司马迁的这段记述,则把宫廷政治的黑暗、阴毒、卑鄙、下作……都揭发得淋漓尽致,可谓直达问题的本质,后世无数宫斗那点猥琐的小算盘,都可以作如是观。

再比如,在《<史记>是一步什么样的书》一文中,作者在介绍《史记》时,足以显示其底蕴深厚的历史和文学素养。我第一次知道,原来“表”的本意是“明显”的意思,怪不得“表格”叫作“表格”;我第一次知道“纪”这个字可以是记录的意思,也有丝线总束的意思,所以啊,是“纪录片”,而不是“记录片”,因为“纪录片”不仅仅是记下来,还要有归纳、有总结,而不仅仅是片段的总和。

面对一些习以为常的东西,我们常常没有探究背后意义的耐心和勤力。很多东西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毛主席说过:怕就怕认真二字。当认真地去研究,哪怕一个简单的字的背后,都有无穷的知识可挖,无穷的故事可以讲。

我想,正是刘勃本身的知识储备和洞察力,才能对这些内容有如此精到的分析。

2.有才有情、开放包容

我想刘勃对于司马迁是十分敬仰和喜爱的,同时,也十分认同司马迁的对笔下历史人物的包容态度。而我一直相信,喜欢什么样的人,大概率自己也是什么样的人,所谓“爱吸引爱、丰盛吸引丰盛”、惺惺相惜,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不然,他不会说:“要说把本朝的开国史写得如此英风锐气激情澎湃,也就是司马迁了。看见写了一些污点就以为是‘黑’,这种一根筋的‘饭圈’思维,不足以谈论复杂的人类社会。”这样的对人的复杂性有着充分了解的态度,对于人的缺点有着充分包容,而不是“一刀切”地认为“非黑即白”,也彰显了作者的人生智慧。

不然,他不会说:“司马迁写下来的,远远不是几个概念所能概括的历史。他笔下的世界,英雄气洋溢又血泪悲情,豪情慷慨又众声喧哗,一个个人物缺陷成堆但仍然光芒四溢。”是啊,哪里有完美无瑕的英雄,哪里有一无是处的恶人,标签化、概念化的人物是简单思维、智性懒惰的表现。只有看到人事物的一体两面,才能拥有更大的格局和处事思维。

不然,他不会说:“《史记》特别丰富,不给你灌输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之类的概念,却展示出万神殿一般璀璨的英雄群像。”历史本来就是兼容并蓄的,好人、坏人、智者、笨蛋、勇者、懦夫都在历史的舞台上出现过,如实地呈现他们,留给后人的是一面面真实的镜子。一个史官,一个历史的见证者和记录者,要如实呈现历史的样貌;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也有价值判断和义气情感。如何在两者之间取得平和,并让历史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这需要大智慧,也需要大情怀。司马迁做到了,为司马迁立书的刘勃也做到了。

不然,他不会说:“写人,心里要装着人。”“文学是共情的艺术。最容易唤起人的共情的,就是‘人‘。”如果,刘勃本身对于“人”没有关怀,是形成不了这样的认识,写出这样的话的。

3.语言风雅、能接地气

看两篇文章时,我像读二年级的女儿一样,划着好词好句。语言的享受,也是阅读刘勃文章的乐趣。普普通通的字词通过思想的发酵,能排列组合出让人眼前一亮又发人深思的语句。

他说:“人都是会回忆过去的。有些事情,想起来就甜蜜;有些事情,是很宝贵的经验,记在脑子里,以后就可以少走很多弯路;还有些事情,当初是一起经历过的,你记得我也记得,一起回忆,彼此间的距离就能拉近许多。

历史是伟大雕塑,而没有经过遗忘加工的过去,只是雕塑的材料而已。没有历史的国家,是没有凝聚力的。重点倒不是历史长短,而是历史叙事是否有力量。

他说:“相信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神,会对他们的行为发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他说:“后来中国的历代王朝,大致都是一个抛物线的轨迹:在战争的废墟上建立,然后国力逐渐恢复、发展,终于到了盛世,然后就开始在内部的奢华腐败和对外的盲目扩张中耗蠹国力。

他说:“人物传记相对好写,但能不能写好,是另一回事。

他说:“优秀的史学家,是能够精确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的人;伟大的文学家,则是表达的东西远远比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过多的人。

一个人的思想、性格、态度能够体现在他的语言上。相信《司马迁的记忆之野》的阅读过程一定会是一堂优质的历史课、高级的语文课和智慧的人生课。

看完了附录,期待正餐。


无戒学堂日更第27天

相关文章

  • 看完两篇附录,我想去读《史记》了——读《司马迁的记忆之野》之一

    《司马迁的记忆之野》这本书是青年作家刘勃继《失败者的春秋》、《战国歧途》之后的又一部历史通俗作品。可以说是刘勃“历...

  • 读《史记》的方法

    今天,我知道了读《史记》的方法。 我们读《史记》,不能光是读故事, 应该在故事的背后领略司马迁的用 心,他是要我们...

  • 管仲:慧眼识人,治世能臣,终生知己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 西汉司马迁著《史记》,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读《史记》...

  • 读《史记》,了解司马迁

    2021.1.17 读书笔记 读司马迁之《史记》 2020年11月,我为孩子购买了《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

  • 2020-12-29

    赞先人之高洁,怨天道之不公 ——— 读司马迁《伯夷列传》有感 司马迁创作《史记》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 少年读史记 读后感

    这个八天的假期,我读了由司马迁所著《史记》改编的《少年读史记----霸主的崛起》这本书。 春秋...

  • 少年读史记 读后感

    这个八天的假期,我读了由司马迁所著《史记》改编的《少年读史记----霸主的崛起》这本书。 春秋...

  • 《史记》读书心得(1)

    前言:学校号召全校老师读历史名著,我选择了《史记》这本书,打开书,我被字小而内容多的史记惊呆了,这就是司马迁...

  • 《史记》始末

    读太史公自序,司马迁因李陵之祸获宫刑,忍辱负重完成巨著《史记》,感叹佩服。 司马迁为什么替李陵辩解,李陵是怎样一个...

  • 在苦难里让生命闪闪发光                  

    决定重读这封书信,起因在于《史记》。因为有人说,要读懂《史记》,非读《报任安书》不可,要读懂司马迁,也非要读《报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看完两篇附录,我想去读《史记》了——读《司马迁的记忆之野》之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dfaz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