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给我的客户讲过一个隐喻。
这个世界上生活着两类人,一类人比较关注事情,一类人比较关注情绪。
关注事情的这类人是机械小人,他们的身体和精致的机械长在一起。他们的关键词是:原理、合理性、可能性、经历。他们外部有强硬的躯体,他们渴望去往更远的方向,去探索更多外部世界,去经历更多可能性。他们的身躯变得结实、强壮,他们做的判断越来越专业、合理,他们孜孜不倦地获取想要的目标。他们有趣、有能量,他们谈论这个世界的构成,对未知的境遇充满好奇心。
关注情绪的是小精灵。他们的关键词是:感受、爱、认可。他们的生命同周围其他的生命融合在一起,渴望交融。他们对情绪的变化非常敏感,能够自然地理解、交织、并作出反馈。他们在感知自己和感知别人的过程中赋予生命意义。他们灵活跳跃,在不同的人身上停留探索。
他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里。
周末在拓思复修M3,花3天时间沉浸在情绪的世界里。其实我在教室里呆了不久的时间,我已经可以感觉到这是一个(虽然充满了信任)但仍然是两类人相互碰撞的场景。机械的身体虽然有跳动的火热内心,但是并不是那么愿意被精灵看到。而精灵在情绪中游荡,百转千回,又因为撞到了机械的身体觉得遍体鳞伤。即便都是机械小人,也可能互相撞击,彼此都“刚”。即便都是小精灵,也可能厌弃彼此。
课堂上,我们聊到当我们发生冲突的时候,会采用五种不同的策略。
虽然我看上去很strong,但是我最常用的是迁就accommodating不同的人遇到相同的冲突会选用不同的策略,而在不同状态下、在不同”对手“时,策略也会发生变化。有人习惯“赢”;有人可以暂时后退等到时机成熟再出击;有人底线很低,遇到冲突只要不踩到底线就后退... 选用策略时我们都带着不同情绪。我最常使用的策略是迁就,其次是竞争。我惯用的思维模式是,只要不过分,我都可以“让着”你。不同迁就背后的原因不同,有的是因为并不那么在意,所以无所谓,你说怎样就怎样吧,有的是因为害怕冲突,吵架太可怕,有的是暂时的后退未来会反击,有的是因为在意对方... 而为何我第二使用多的是竞争呢?因为我虽然平时藏好了尾巴,但是你如果踩到了,我还是不会放过你。小组讨论时,我们发现惯常使用迁就策略的人常常会让人感觉“软弱”,其实确实有好多人在了解我之后评价我为:外强中干。
当机械小人和精灵在冲撞时,彼此对于策略的看法也会不同。精灵在哭泣,可能自己觉得自己在妥协和迁就,但是也许机械小人认为情绪是一种攻击的武器(因为机械小人没有这种武器),觉得对方是在竞争,无所适从。
我是一个机械小人。记得我当年第一次接触情绪卡的时候,非常吃惊于居然有这么多情绪!不就是开心和不开心吗?(我甚至都很少生气和愤怒,因为我走脑地认为如果我生气我就不应该再接触这个人了,如果必须要接触,那有什么可生气的呢,不是自找麻烦吗)
过去,我觉得这些都叫“不开心” 过去,我觉得这些都叫“开心“MCC吴导说的一段话很触动我。她说我们无法一生体验所有的事情,有时候我们甚至自己也很难体验到一些情绪。通过教练的过程,我们走入对方的经历中,走入对方的情绪中,那么我们也等于说是过了一遍那样的人生,走过了那样一段情绪。真实的共情好像是丰厚了我们人生的阅历。我们虽然只有一次生命,但是教练这份工作可以带领我们去往很多仅凭我自己之力无法去过的境遇。
按照我的内心戏来理解,我觉得这真是有趣啊。我与其去”抵抗“负面情绪的来临,像在头脑特工队里的情节一样,把我的“忧忧”圈在圈子里,不如叫它出来。只有叫我的忧忧出来,兴许才能遇见更多的忧忧,才能在教练过程中遇到更多的"inside out”。
多年前我玩过一个游戏,叫机械迷城machinarium。讲的是一个机械小人冲破重重关卡去解救他女朋友的故事。我当时玩的时候几乎只关注于如何破解难题,如何冲关,如何赢。今天我突然又想去玩一下这个游戏,过程中遇见了什么人,发生了什么对话,他怀着怎样的心情去克服一些艰难的关卡。网上有许多人说这个游戏打到终点的时候他们哭了,我当时走到结局只是觉得自己好厉害啊!
人生不仅有谜题,感谢遇见这么多小精灵。是时候换一下心态来打人生这个游戏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