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我与同事开会的时候差一点吵起来。最后虽然没有吵起来,不过也是一件特别尴尬的事情。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同事叫我开会说是探讨一个设计方案。如果方案可行的话,就需要我们部门负责设计(我以为),所以我从心里是极其排斥的。原因有三:一是需求不明确;二是占用时间太多;三是费力不讨好。所以一走进会场,我就一肚子气。在讨论方案的时候,我也是一言不发。后来,随着需求越提越多,设计难度越来越大,我就绷不住了。这不是在给我挖坑嘛!接这个活吧完不成,不接这个活说不过去。
当那个同事问我:“如果需求定下来后,估计什么时候能设计完?”
我说:“就目前的需求来看,说句实话已经超出了我们当前的设计能力。不请外援的话,根本设计不了。我现在还给不出时间……”
他说:“怎么实现不了?”
我说:“怎么实现?”
……
就因为如何实现这个事情,我们俩展开了激烈的争吵,会议气氛一度紧张起来。
别的同事一看情况不对,就赶紧转移话题。
我忽然觉得自己有些过了,不应与同事这样说话,太失态了。随之调整了一下情绪,用稍微缓和的语气说道:“高工,刚才没有别的意思,只是表达一下我的看法。如果有不合适的地方你可以指出来。”
高工见我给了台阶,他冲我一笑:“这属于正常的技术讨论,没啥。今天开会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把需求定下来,至于后续的设计咱们可以再讨论。”
会议的气氛缓和了,主题也明确了,所以大家后续的讨论就特别的顺畅和充分,可以说是畅所欲言。
会后,我又找高工深入的聊了一下。
他说:“今天开会的目的是讨论需求,还不到实际设计阶段。开会的时候我就看你情绪不对,再说这个项目又没说让你们部门独立完成,你急什么?”
“是我理解错了,没明白你的意思。因为这个项目涉及到电气、结构、硬件、软件、传动,确实不是一个部门能够独立完成的。”
“需求还没定,离实际设计还远呢!今天组会的目的是为了定需求,至于涉及到后续的实际设计,也是在需求定了以后。项目有难度,我们可以提出来,该请外援请外援,该协调了协调。这个项目主要负责也不在你们这边,到时候会根据实际需要新的项目组,你也不听我把话说完……”
……
因为我们共事多年,所以彼此了解,在经过深入交谈以后,基本达成了共识。
事情虽然过去,我的心里却泛起了波澜。我怎么这么急躁,这么幼稚呢?
为什么不让别人把话说完,自己就先下了定论,然后开始互怼呢!
听人说话是一门艺术,与人交流是一种智慧。别人说了那么多话,到底想表达什么,你知道吗?别人的真实意图你懂吗?不一定知道,也不可能懂。
话都听不完,说明我的心已经乱了也不耐烦了。自己已经到了不管不顾的臆想状态,怎么可能会理智分析呢?
不让别人把话说完,本来就是一种极其不礼貌的表现。听不出别人表达的真实意图,再次证明这次交流就是一次无效交流或者说是一次失败的交流。
让别人把话说完,是高效交流的开端,以后一定要多加注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