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一本小书《微习惯》,感觉特别适合我这种刚开始学习提升自己,但又苦于没有方法,拖延症晚期的小白。
为了开启新的自律之路,我读过《刻意练习》,里面的一万个小时法则印象深刻。也读过《认知觉醒》,知道了人的大脑分为理智脑,情绪脑和本能脑。但这些总感觉都太过学术,只是从科学方面让我们知道了好习惯养成的方向,以及从大脑结构方面解释为什么好习惯那么难养成的原因。
而微习惯是我读到的,最适合普通人实践并成功养成好习惯的一本书,所以忍不住想分享给大家。
这本书的副标题是: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
为什么这么说?是因为微习惯的第一步,微目标的设置。
比如你给自己定个每天运动一小时的目标,有点困难,那就设定一个微小到不可能完不成的目标,每天做一个俯卧撑。你想设置每天写一万字的目标,改成每天写50个字。你想每天读书半小时,改成每天读一页书。是不是一下子感觉特别简单,特别好实现?
可能有的人说了,这样有意义吗?不是应该设置目标得时候比自己的能力稍微往上提一点才最好吗?这样想也没错,但是刚刚只是微目标的第一步,“设定微小到不可思议的目标”,接下来是微习惯策略的下一步,“在微目标的基础上自由的超额”。
坏习惯之所以难以抵抗,是因为习惯的惯性力量。举个例子,当你回到家拿起电视遥控器的时候,惯性的力量就开始了,打开电视,挑选节目,观看喜欢的节目。你看,仅仅是拿遥控器这一个动作,后面的事就自动运行了,一两个小时就这样过去了。当然坏习惯危害很大,但好习惯的好处也是巨大的。
作者举了一个爬坡下坡的例子。养成好习惯的开始就像是爬坡,你要用力向上爬,才能前进。而好习惯一旦养成了就是下坡,不用用力,就会自动向前。
我之所以推崇微习惯策略,还因为他的五大独特优势。
①它简单到大脑不抗拒,可以和现有习惯一较高下;
好习惯开始时候与老习惯角力,就像是新人运动员与专业运动员比赛,想抵抗老习惯的惯性是非常非常困难的。
②它可以消化意外,让我们不再因为计划赶不上变化,而被迫中断或放弃自己的计划;
我们好习惯开始之后之所以会失败,有时是因为其他事耽误才没有完成,比如目标是每天写3000字,你写1000字是失败,2000字也是失败,而失败会导致我们自怨自弃,进而导致习惯养成失败。而微习惯则不会,因为他起始目标特别低,不会因为一些事情打断,关键是如果时间足够他允许自由超额。而这也是微习惯策略的神奇的地方,虽然目标很小,但完成结果总是超出我们的想象,这也更提升了我们的信心。
③它能让我们一直保持成功,提升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对自己期望值高,乐于迎接挑战,能够控制自暴自弃的想法,面对困难时,可以发挥出知识和技能。
④它不会带来压力,让我们远离行动前的恐惧、怀疑、胆怯和犹豫;
因为目标很小,所以我们没有压力,而没有压力可以让我们更专注于目标,不易被其他情绪干扰。
⑤他给予我们自主权,让我们更自由,更开心,更有动力地做积极的改变。
一个人被动去做一件事和主动去做一件事,结果是相差巨大的,所以不要小瞧这一个自主权,他可是保证好习惯能坚持下去的一大助力。
其实微习惯的有效性以及五大优势,是建立在两个扎实原理的基础上的:一个是大脑的工作原理,另一个意志力的工作原理
我们培养习惯,其实就是在改造大脑。养成一个习惯,大脑就会建立一条神经通路。刚开始这条通路又窄又浅,随着你不断重复,这条通路也就越来越宽、越来越深。
在生理上大概是这样运作的:一旦某个习惯指定的神经通路被一个想法或外部信号触发,脑中就会有一个电荷沿着这条通路放电,然后你就会有一股想进行这项习惯行为的强烈欲望。
好习惯养成开始时候控制的是前额皮层,它是一个聪明的管理者,它可以理解长期利益和结果,还负责处理短期思维和决策。就是它决定你要养成跑步,早起,读书这些好习惯。
好习惯养成后控制习惯的是基底神经节,作者把它比作愚蠢的重复者,它不思考,也没有情绪,但是它可以无意识地、自动地、机械地执行我们的习惯行为。一旦它开始控制习惯,我们就可以轻松、不费劲地重复。
那说到这里,我们如何从零开始建立自己的微习惯呢?
一般来说,养成微习惯需要8个步骤:
第一步,选择适合你的微习惯和计划,
第二步,挖掘每个微习惯的内在价值,
第三步,明确习惯依据,将其纳入日程,
第四步,建立回报机制,以奖励提升成就感,
第五步,记录和追踪完成情况,
第六步,微量开始,超额完成,
第七步,服从计划安排,摆脱高期待值,
第八步,留意习惯养成标志。
到这里,这本书的解读就进入尾声了。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种与以往截然不同的自我管理策略,叫作微习惯策略,它由两部分组成:
1.小到不可思议的微目标。
2.自由、没有强制性的超额环节。
好了,就写到这里吧。
这周的目标打卡完成。每周写一篇文章,梳理一下最近一周的收获,希望能帮到大家。
也希望遇见更好的自己,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