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路位于上海市徐汇区,是上海一类风景保护街道,64条永不拓宽的街道之一。
东湖路原名杜美路(Route Doumer),由上海法租界修筑于1902年,得名于法国驻越南总督。东湖路很短,全长只有474米,东南-西北走向,西北头是时尚个性的长乐路,东南头连接着摩登繁华的淮海中路,在这两条熙熙攘攘的街道之间的东湖路,低调、幽静,却也是曾经法租界著名的高档住宅区,17号曾是比利时领事馆,70号曾是杜月笙公馆,而最著名的要数东湖宾馆,还有曾创下了火爆观影记录的东湖电影院。
东湖路7号东湖宾馆7号楼大公馆
东湖路7号,在东湖路与淮海中路相交的地方,有一幢被称为“大公馆”的神秘住宅。
大公馆建成于1925年,由法国设计师设计,原是英商瑞康洋行老板英籍犹太人雷·约瑟夫(Ray Joseph)在上海的一处房产,因为位于杜美路上,所以也被叫做杜美花园。这是一幢三层法国文艺复兴式风格的花园住宅,占地面积一千多平方米。建筑的南立面中部,为层叠式的敞廊,两端略前出;二层廊道,带有巴洛克式、两壁柱等装饰;而东立面主入口为塔什干柱式门廊。立面三段划分,局部为清水红砖墙,窗檐、窗台处用水刷石作装饰。窗楣上装饰着雕刻的植物的飘带纹样,屋顶上有巴洛克式的涡卷,窗旁并立着爱奥尼克双柱。室内以古典式木装饰为主,线脚、纹饰反复细腻。住宅的南面是一座三角形的大花园,当时还有游泳池和网球场。当时这里曾是一所风靡上海滩的社交场所,是众多商界领袖、社会贤达、艺术精英的云集之地。
1949年后,“大公馆”被市政府接收,曾一度成为苏联驻沪商务办事处,1982年改为东湖宾馆7号楼,曾接待过无数海内外政要,举办过很多重要的会议活动。2002年,又改造成为名闻沪上的“大公馆”会所。2015年,大公馆楼前的花园改造为占地4400平方米的公共绿地对外开放,这就是淮海中路1110号的东湖绿地,这一座曾经养在深闺的美丽大花园如今敞开了怀抱,成为人们歇脚休闲的好地方。
东湖路9号上海地产大厦原东湖电影院
东湖路9号,曾有一座花园式电影院——东湖电影院。
在上世纪20年代,这一座花园电影院曾是旅沪犹太富商加登夫妇的住所,1923爱因斯坦到上海时,出席了上海犹太宗教公会的招待会,招待会就是由加登夫妇主办,在东湖路9号举行的,当时上海犹太人社区的名流大都出席了招待会。
1939年,这处花园住宅改建为“杜美大戏院”,当时影院的观众除了少数洋行买办、银行高级职员等华人外,大多是住在附近的法租界白俄侨民,故而有人将杜美大戏院称为“白俄侨民俱乐部”。杜美大戏院在开业广告写道:“开沪上电影经济之路,为孤岛娱乐舒适之宫。以二轮票价看第一流名片,凡属新片本院第一家放映。”早期以放映美国八大电影公司和英国鹰狮影片公司的影片为主。
1954年,杜美大戏院由市文化局接管,改名东湖电影院,并设置立体电影银幕,成为全国第一家立体电影院。1962年,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故事片《魔术师的奇遇》在东湖电影院隆重上映,场场爆满,原本幽静的东湖路上排队购票的观众人山人海,还出现了通宵排队购票的火爆场面。这部影片连续放映了4年,为中国连续放映时间最长的影片,直到1980年上映《庐山恋》,这一纪录才被打破。
1994年,东湖电影院试行转制,影院被拆除,原计划在原址上筹建东湖大厦,但因合作方公司资金链断裂,工程被迫停工。2000年新大厦终于竣工,取名东湖大楼,除放映厅外,其余楼层开始招租。2001年,东湖大楼以近3亿人民币转让上海地产集团,也就是现在的上海地产大厦,东湖电影院名存实亡,消逝在上海电影院的版图中。
东湖路17号 青年报社
东湖路17号建于1921年,这是一幢砖混结构、三层的西式联立式花园住宅,折衷主义风格,红瓦坡面白墙。建筑整体完全对称,面向花园的南立面为主立面,前立面横三段纵三段构图明确,中部内凹,两端立面做连续券柱式构图,并采用简化的古典巨柱式,其他立面形式自然,构图和屋顶变化丰富,很有气派。
这幢花园住宅曾是比利时领事馆。1950年,该花园住宅由华东交通部华东交通专科学校及中央音乐学院上海分院使用,后曾用作上海市第一医学院内科女生宿舍。1964年春,原在富民路43号的《青年报》报社迁入其内,从此便成了青年报社的办公楼。
东湖路51号
东湖路51号,在东湖路与长乐路转角的地方,有一幢三层砖混结构、现代风格的花园住宅,建筑外墙采用棕褐色硬陶面砖贴饰,平屋顶。这幢住宅建于1932年,南立面楼层有宽敞的长阳台,弧面外墙上设置钢窗,顶部则为半圆形阳台。花园内花木繁茂,原有圆形大理石露天舞池。
这幢花园住宅最早是上海煤气公司高级职员的尼科尔森居住。后来成了杜月笙三姨太孙佩豪的住宅,对外叫“圣乔琪夜花园”或“杜月笙夜总会”。1949年这里是市委党校干部住宅,原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李培南等老干部在此居住。
东湖路56弄
默默无闻的东湖路56弄,却曾居住过许多名人。
上海著名老店“恒源祥绒线店”的创办人沈莱舟就曾寓居在56弄内。沈莱舟的住宅是一栋占地300平米的三层楼房,一并三排,全部房间朝南。房子的外观洋溢着海派风情,让人想起巴黎大剧院里奢靡的包厢造型。当时沈宅一楼有舞厅和两间打通的厨房餐厅。餐厅里的餐桌有乒乓台那么大,每天吃饭时,全家老小十几口人团团围坐,好不热闹。至今,沈家的后人还低调地居住在里面。
东湖路56弄22号,是著名京剧大师盖叫天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旧居和练功的场所。盖叫天演技高超,有“江南第一武生”和“活武松”之称,与梅兰芳、周信芳并列为“京剧三杰”。这是一幢带有庭院的房子,砖木结构二层楼,现在这里是东湖旅游设备公司的办公地点。
此外,东湖路56弄还曾经聚集了上海报业、出版社、商界、艺术界的许多人物。弄内50号,是原正广和老板住的;弄内16号,则是原卷烟厂老板住的;39号,一幢白色的楼房,以前曾是前苏联专家住的……现在这些房子大多换了主人,还有几幢楼租给了公司,在这里曾经发生的故事,似乎很少再被提起。
东湖路70号东湖宾馆
东湖路70号,原是杜月笙的新公馆。
上世纪30年代,时任财政部长的宋子文为开发财源,推出一种“航空奖券”,交由杜月笙包办发行。而杜月笙又将这个赚钱机会送给了自己的门人金廷荪,金廷荪承包航空奖券获取暴利后,花了30余万美金在杜美路建造了这一富丽堂皇的花园住宅,赠与杜月笙。
这幢豪宅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花园面积1.5万平方米,由建安测绘行设计,混合式建筑风格,共有6幢建筑组成。主楼原高4层,后加了1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平面为中式五开间两厢房布局,东西两侧筑有对称柱廊。二层以上有外廊,五层为露台。建筑立面构图严谨,通过凸窗、凹阳台加上建筑顶部的退台做法,使空间层次变化丰富,窗台、栏杆、屋顶檐口等处有装饰带,看起来比较精美。
中式风格的庭院里有湖石假山,古亭、小桥流水,四周栽种着各类名贵花卉树木,有些是沪上罕见的庭园珍品。杜月笙本人非常喜欢这座花园住宅,并打算举家迁入,却碰上抗战爆发,杜月笙逃往香港。抗战胜利后,东湖路杜公馆一度被国民党军统占用,后来杜月笙以60万美元的价格将这栋楼卖给美国新闻处,自己住到茂名路华懋公寓。所以,这幢曾被称作“杜公馆”的房子,杜月笙其实一天也没有住过。
这幢建筑曾作为美国领事馆。1950年,改作中共华东局东湖路招待所,1954年,改为中共上海市委招待所,1982年改为东湖宾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