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你知道长安三万里的遗憾是什么?
高适的遗憾是:蹉跎半生,暮年得志。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这是他的写照,是他的凄凉。
杜甫的遗憾是:少年的惬意灵动,老后只道,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李白的遗憾是:潇洒肆意,空有大鹏之志,却沦为阶下因,最终了然一生。从高力士脱靴,贵妃研磨,一笔精绝“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的皇宫恩宠到赐金放还六百两,写到“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无奈。
长安的皇帝的遗憾是:永远不知道哥舒翰的宁死不降。
裴十二的遗憾是:一个女子,文不输李白,武不输高适,只因女子之身报国无门。
有志的文人墨客遗憾的是:这天下间的捷径,岂是为寒门所开。
空有才华却无人赏识的遗憾是:世间竟然有这么多文武双全的人不得志!
大唐的遗憾是:盛世长安,终是不复再现。
这么多的遗憾,可都仅仅是遗憾,《旧唐书•元行冲传》中有这样一句话,“当局称迷,旁观必审。”在影视中悲哀的是他们人生经历的遗憾,但当我们以局外人看时,这种确算不得终极遗憾。
02
那么长安三万里的终极遗憾是什么?
电影结尾处,李白被赦免,重归自由时,李白道,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一句话引得无数人泪目。前排的孩子为李白开心,后排的女生却忍不住落泪,孩子们为李白的自由开心,大人们却感受到李白一路走来的不容易,原来光彩夺目的李白,一生竟然如此坎坷不平。这时才感觉到那句“轻舟已过万重山”的真正含义,别怕,最艰难和煎熬的日子已经过去了。
03
长安三万里的终极遗憾
终极遗憾是我们看了,哭了。为什么哭呢?可能是因为那璀璨夺目的中华民族的文学作品;可能是因为曾经那些从书上看到的,从老师口中听到的,从幼时就开始熟悉的这些,都被一部电影展现在眼前;可能是因为你知道他们每一个人的生平,知道他们的结局,知道他们平生郁郁不得志,知道他们被后人尊为“诗仙”,“诗圣”,“诗狂”,“诗佛”……
但是你仍需要跟着电影一步一步地走下去;可能是因为那些经历过苦难挫折,起起伏伏、悲悲喜喜的他们;可能是因为电影里面每一次闪回的手法,暮年和青年的交织;可能因为你想起了曾经像先人们一样努力不懈,有远大梦想的自己吧;也可能是因为几个地方的画风很像我们小时候语文课本上的插图,脑子里会突然浮现出自己小时候坐在课桌前,语文老师在讲台上娓娓道来诗人和他们的作品,以为早已模糊的记忆,其实藏在心底,从未忘记;也有可能因为身为中国人,身为5000年文明的传承人的自豪吧…
还有其他看法的可以留言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