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莺儿出现的大镜头就是第三十五回,也就是那有名黄金莺巧结梅花络。有人说这回正是莺儿之口去大肆宣传金玉良缘。先不忙说说这些话的人懂不懂颜色搭配的学问,就说宝玉光听这几个颜色的搭配便能想到原来什么什么颜色代表金,什么什么颜色代表玉,它们合在一起才好看的。看这样拐几个弯才得到的结论,宝玉是决计想不出来的,而也只有那些自认为对颜色研究颇深的诸君才懂的。
我们从莺儿口中的这番话,也可以看出莺儿对女红是相当的熟悉的,而莺儿的女红又是谁教的呢?当然不可能是什么老婆子教的,一来以莺儿的身份未必会听这些老婆子的,二来这些老婆子她们自己都未必会懂这些的。
她们最多只是懂些络法便是了,哪还有这些理论的?所以毫无疑问的可以说是宝钗教她的。这里又体现出宝钗的博学。在宝玉的“一字师”和惜春的“绘画论”上她的才能我们都是有目共睹的。
莺儿能懂得这些十分精细的东西,当然是宝钗一遍遍不厌其烦的教导于她的。才使得她能够知晓此道并且如此纯熟的。至于什么宝钗为什么会热心教导莺儿女红,却不甚热心对待香菱学诗的问题,这又何尝不是为了香菱好!香菱本来就体弱、有点呆,每天再刻苦学诗到半夜,岂不是要更呆、更不健康?
莺儿的再一次出现有一点扮戏是在五十九回莺儿编花篮而导致春燕挨打的事件。在这里不想赞叹莺儿的手巧,而是莺儿所说的话“姑妈,你别信小燕子的话,这都是她摘下来,烦我给她编,我撵她,她不去。”
也正是因为这句话才引起了春燕挨打的事件。在这里物品想大家都不会太加责怪莺儿所说的那句话。因为她说的那句话纯粹是好玩的,无意的捉弄春燕的,可以讲她是讲玩笑话的,根本无心去陷害春燕。这又不禁让我想起滴翠亭事件。
这两次事件,曹雪芹先生是不是要说些什么?拿莺儿当宝钗,拿春燕当黛玉。在二十七回时不是有埋冢飞燕泣残红吗?此燕?彼燕?或许雪芹也想说明当时宝钗乃是无心之为?而故意设计此异曲同工的场景。婆子看到莺儿摘柳不敢说莺儿什么,莺儿无心的玩笑就把春燕放在了罪魁的位置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