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4 2016.3.21 北京 晴
前一段时间在简书上看到一位作者分享他提升写作水平的文章,其中提到了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一书,这本书有六卷,我打算每天坚持读,两周读一卷。
读书的方式是整理内容脉络,使用软件ximnd,重点知识作出记录,希望能够做出这本的“干货版”。
当然我更希望,能把这本气势恢宏的书装进我的脑袋里。
希望各位亲多给我提提意见~~漉真在此谢过!
以下是我整理的内容,我会每天坚持,请大家监督!
先秦时代的壁画
今天来谈谈《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我国古代史官文化十分发达,记载历史事件的叙事散文在散文史上首先成立。甲骨卜辞和殷商铜器明文是我国最早的记事文字,《尚书》和《春秋》,提供了记言记事文的不同体例。(《汉书-艺文志》中说:“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
散文的萌芽是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甲骨卜辞记事比较简单,不成系统;商周铜器铭文,反映了我国早期记事记言文字由简至繁的发展。
记言叙事文至祖:《尚书》、《春秋》
《尚书》在时间跨度上与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相近,是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文字古奥典雅,文诰都是单独成篇,有完整结构。
先秦时期的交通《春秋》本指周王朝和各诸侯国历史的统称,后特质经孔子修订的鲁国编年史。《春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公元前722年-公元前481年(鲁隐工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的历史)记事简而有法,却非真正意义上的叙事散文,更像一则新闻标题,而不像一篇散文,春秋还以一字寓褒贬,严谨的措辞里表现出作者的爱憎。
《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叙事文的成熟,开启了我国叙事文学的传统。
先来说说《左传》。
《左传》一般被认为是为传述《春秋》而作,作者是左丘明(这个史学上也有疑义),《左传》不只是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并站在儒家立场上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做出对历史事件的到的鲁尼评价,为人们提供借鉴。
◎《左传》是如何叙事的?
你看明白了吗?左传是先秦散文“叙事之最”,后人对其评价很高,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再来看《国语》。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国别史,全书二十一卷分别记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事,是各国史料的汇编。
《国语》主要反映了儒家崇礼重民的理念,在人与神的关系上,已经是神人并重,由对天命的崇拜,转向对人事的重视。《国语》以记言为主,所记多为朝聘、飨宴、讽谏、辩诘、应对之辞。其记言文字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上都很缜密,又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
《国语》在文学史上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善于记言,但其没有单纯的议论文或语录,虽然在叙事技巧和清洁构思上有特点,有时也能写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但不及《左传》普遍,完整,因此在文学成就略逊左传一筹。
最后来说《战国策》。
《战国策》是一部贯穿纵横家思想的战国时代史料汇编,也是一部杰出的文学作品。
《战国策》的思想价值,在于它反映了“士”阶层的崛起。
好牛逼!《战国策》标志着先秦叙事散文预言运用的新水平。
总结:《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体例、思想、写作艺术等对后世史传文学创作有直接的启发。(史传文学直接祖述)《史记》体例实在先秦编年史、国别史的基础上的创新和发展,《汉记》、《资治通鉴》等则是《春秋》、《左传》编年史书的直接继承。
先秦叙事散文也是后世散文写作的楷模,还奠定了小说的叙事传统。
首先,先秦叙事散文叙述历史事件中变现出的褒贬分明的倾向性,对我国古代小说注重教化作用有直接影响;
其次,奠定了我国古代小说基本的叙事结构;
第三,我国古代小说写人的基本手法在先秦叙事散文中已初具规模;
第四,我国古代小说和戏曲作品对历史题材的重视,也是受先秦叙事散文的启示。
前两天在孔夫子旧书网上买的一本30年前的老书今天收到了,特别的开心,在时间的流逝中,感受到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谢谢好学的你看到这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