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不辩

作者: 阳光点点一丽水 | 来源:发表于2021-11-13 09:09 被阅读0次

九不辩

中华联合新闻社

2015-11-09 07:02:53

成语说“受谤不辩”,但其实没有受谤的问题,有受谤就一定有辩,因为感觉到受谤,岂不就是辩?只不过没有发之于口。

不受谤有二:一、虽有谤而不受;二、不以为有谤。

今说不辩,有九:

一、忙不及辩。正事都忙不过来,哪有闲时间去辩白街巷是非呢?

二、微不值辩。草民,草芥一生,有什么值得辩吗?就是这个世界也没有什么值得辩的吧。

三、辩而无益。辩白有效果吗?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

四、辩而有损。对不信的人,辩一句,会招来百千句的不信。越辩越黑。

五、不辩自消。有人只想过口瘾,说完就完了,他自己也不当真。一个巴掌拍不响,觉得无趣自然消停。

六、不辩有益。受谤最能增福消业,罪业凡夫被人说几句,实在大有好处,大有必要,收藏都来不及,一辩白等于把宝送回去了。比如虚名大过实德,预埋祸端,此时就需要一些“谤毁”来冲抵虚名,达到平衡。

七、与己无关。很多情况下,人们需要找一个人作靶子,以发表自己的声音。一方拼命抬升某人,另一方也就必定拼命踹踏。被说的人要是自己卷进去,必成风暴之眼,自找苦吃。其实这些好坏说辞与被说者毫无关系,就让争辩双方闹哄哄去吧。

八、弥陀知道。是亦南无阿弥陀佛,非也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是一切是非的总答案。有南无阿弥陀佛,还有什么需要个人辩白呢?

九、为佛而辩。“罪业凡夫,没有伏断烦恼,不能大修功德,也非清净持戒,只念一句佛就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这么便宜的事吗?”阿弥陀佛受此大污,众生蒙此无明,难道不需要我们为之辩明吗?这一件事不辩明,其他的事都一一辩明了也没什么价值;这一件事辩明了,其他事皆稀里糊涂也没什么。何况此一事辩明,所有事无有不明的。比如太阳一出,万物一片金色,仍然花红叶绿,清清楚楚;假如太阳不出,在黑夜中,靠火石照明,纵然辩得一茎草,一片叶,又有什么意义呢?

相关文章

  • 九不辩

    成语说“受谤不辩”,但其实没有受谤的问题,有受谤就一定有辩,因为感觉到受谤,岂不就是辩?只不过没有发之于口。 不受...

  • 九不辩

    成语说“受谤不辩”,但其实没有受谤的问题,有受谤就一定有辩,因为感觉到受谤,岂不就是辩?只不过没有发之于口。不受谤...

  • 九不辩

    成语说“受谤不辩”,但其实没有受谤的问题,有受谤就一定有辩,因为感觉到受谤,岂不就是辩?只不过没有发之于口。 不受...

  • 九不辩

    九不辩 中华联合新闻社 2015-11-09 07:02:53 成语说“受谤不辩”,但其实没有受谤的问题,有受谤就...

  • 九辩

    九辩先秦:宋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泬漻兮天高而气清,寂寥兮收...

  • 九辩

    认识宋玉是从空穴来风开始的,那位牙尖嘴利的师从屈原的年轻人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其次是《登徒子好色赋》,接触到了为除...

  • 九辩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 九辩

    《九辩》之名来源甚古。《离骚》《天问》《山海经》中,都将它与《九歌》相提并论,说是夏启时的乐曲,实际应该是楚地的古...

  • “辩”与“不辩”

    在正式谈论之前,先引用英国哲学家米切尔的《陌生人》寓言: 战争时期,在一个被敌军占领的国家,一名地下游击队员遇到了...

  • 辩与不辩

    午饭过后到办公室休息,正在批改孩子所默写的生字,班长上来了,报告说,我们班的徐艺铎躺在走廊的地上,让他起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九不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ebaz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