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朱敦儒(宋)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释:
朱敦儒 (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又称伊水老人、洛川先生、少室山人。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早年生活富足,自许清高,南渡后,经靖康之乱,词作多忧国愤乱。有词三卷,名《樵歌》。朱敦儒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相见欢:词牌名,多写离愁别恨,李煜曾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金陵:南京。
城上西楼:西门上的城楼。
倚清秋: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中原乱:指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
簪缨:古代显贵者的冠饰。比喻高官显宦。
收:收复国土。
倩:请。
扬州:地名,今属江苏,是当时南宋的前方,屡遭金兵破坏。
赏析:
作者经靖康之乱,南渡后作此词。
上片: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此几句点明时间、地点,写远望之景。登上南京城上的西楼,倚楼远眺清秋的景色,夕阳垂地,万里大江流向远方。词一开篇便将读者带入一宏阔苍茫的意境中,为下文抒情作好铺垫。
下片: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词人描绘当时的战况及抒发内心的沉痛之感。金兵入侵,高官显宦纷纷逃散,中原何时才能收回?请那悲风将自己的热泪吹过扬州。“几时收?”这一问,失望与希望并存,问得沉痛。词人在此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以己之悲痛,移情于风,凡风过处,即为悲痛所到之处,生动而形象,极富艺术感染力。不由得想起李白的“横江欲渡风波恶,一水牵愁万里长。”此处一风牵悲已不只万里了。北宋时的扬州极为繁华,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描写的便是扬州,今非昔比,昔日名都,今已满目苍痍,词人怎能不悲痛呢?
此词虽寥寥数字,然而意蕴深长。虽近千载,“悲风吹泪”之忧国之伤痛,犹可触碰。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