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是一个不喜欢谈“情怀”的人,谈的人越来越多,这个词就变味了,我也本能性的排斥。
傲慢的知识分子给自己定义为“有情怀的人”以此与平民百姓区分。
“情怀营销”这个词也逐渐出现在商业社会中,被老罗炒红之后以至成为滥觞,更有甚者,一些商业评论大胆狂妄说只有奢侈品才能贴上“情怀”标签。
情怀这个词的本义为一些有利可图的人屈解,离我们遥远且虚幻化,它和“梦想”这对难兄难弟一样,成为当代社会最大的文字冤狱之一。
误解一:情怀为理想主义的知识分子专有
人们说起情怀,总觉得带着文艺的感觉,不文艺不情怀。我们把它分割开来,一个情字,一个怀字。因为有情而让人动容,因为有怀而使人包容。鲁迅的名言或许能更好地界定情怀:“无限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穷人有情怀吗?
杜甫从个人“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一跃联想到风雨中千千万万衣食无着落的穷苦百姓,从沉思中振作起来,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
富人有情怀吗?
范蠡辅佐勾践成功后退隐,行至齐国,后经商成为首富。手执相印的范蠡想到更多生活在贫困的百姓,将自己的财富全部接济穷人。
官员有情怀吗?
1835年,林则徐在苏州城里修筑了十间大小仓库,从无锡买粮存放。鸦片战争后,林则徐被流放到新疆。他在边区伊犁自己捐款兴修了龙口渠,为新疆人民谋了福利。
黑帮有情怀吗?
中国红十字会自1904年在上海成立,已走过了百年历史,在历任正副会长中其中一位是解放前上海最大的黑帮帮主杜月笙。在多年的混江湖中养成任侠尚义的性格,除捐款外,杜月笙也直接创办了一些医院、学校之类的慈善公益机构。
工匠有情怀吗?
匠人情怀自古及今,是绵延百代孜孜以求的。早在《诗经》中,就把对骨器、象牙、玉石的加工形象地描述为“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尚书》中的“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以及贾岛关于“推敲”的斟酌,无不体现古代中国的匠人情怀。
可见,情怀的存在不隶属于任何阶层,任何职业,身处任何境况的人都可以有情怀。
qing'huai
误解二:情怀就是“诗与远方”
这个时代就是这样,高晓松的一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让很多人都想诗意的栖居,去远方看看。有许多人的梦想就是环游世界,这就是所谓的情怀吗?我看未必。
以前一封教师的辞职信“这个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因为不知道这位教师的真正出发目的,我也不会擅加评论,但是光去世界看看不能证明他是一个有情怀的人。
作为一个教师,真正的情怀是在他们自己的行当里用心的去感化学生,教育学生,一颗心触动另外一颗心。
家庭主妇可以看作和诗与远方毫无关联的人,柴米油盐的琐事,以家庭为中心的据地,但是有些家庭主妇除了完成基本的家庭事务之外,还关注社区的建设,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关注儿童教育的问题,为此提出一些建议,并在网络上分享传播,她们的世界便不局限于自我小小的一角。
可见,情怀与境界有关,身在自己的角色位置上的你可以不在远方,可以不懂诗意,但是认真完成自己的使命,关心着其他的人,关心着自然,关心着社会,超脱自身,惠及众生,便是真情怀。
光谈“情怀”是无用,让情怀落地,便是大用。让情怀落地是一件简单又艰难的事儿。
情怀落地很难,难的是日复一日的坚持与实践。那些坚持传统文化的匠人就是这样,他们希望把手艺传承下去,不仅是一代人,而是一代又一代的人专注于手艺里。
情怀
情怀落地也很简单,这是因为,它会促使你去做些什么,这是自然而然的,你不知道你为什么这么做,但是你就是在做,没有被逼迫,在这种状态下你是自由的,你会做出一些微小的行动,慢慢你会更深入挖掘下去……
我想,缘于你内心美好的心愿与追求,缘于你的“真情怀”,这个世界因此变得更加美好一点点,便是情怀落地最好的成果。
作者自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