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学之光
西方、印度、华夏三种智慧的不同选择

西方、印度、华夏三种智慧的不同选择

作者: 云悠水澈 | 来源:发表于2019-11-09 10:17 被阅读0次

    节选自 《维特根斯坦说 - 逻辑与语言》 - 148页 。

    这一段不是维特根斯坦的,可能是本书编者(孔欣伟)所著(没有明确声明)。

    当人的智慧逐渐发展,古人发现感官和直觉都不是百分之百可以信赖的。如果不能百分之百地确定任何感官经验,我们如何能获得任何确定的可依赖的知识呢?在三个不同的文明中,人类选择了不同的方向。华夏文明选择的是实用主义,不能获得百分之百确定的知识,但是感官和直觉已足够于生活。印度文明选择的是虚无主义,既然肯定了无法获得百分之百确定的知识,这说明了世界的虚妄性,我们自以为真实的世界,它的基础其实是一片虚无。

    古希腊却在实用和虚无之外找到了另外一条理性的道路,那就是感官经验是无法被百分之百确定的,但是理性可以确认某些事实。欧几里得的几何公理系统就是这条道路的一个成果,我们可以从自明的无人会质疑的公理,依照逻辑推论出确凿无疑的但又丰富多彩的结论。于是在这种一直延续下的西方哲学体系中,逻辑有着它最基础的地位。尤其是从非欧几何被发现之后,公理也可以被质疑,但是逻辑依然具有可动摇的地位。

    逻辑的这种绝对性,激励了一代代数学家和哲学家,试图解决数学的基础问题。希尔伯特著名的23个问题的第二个就是算术公理之相容性,弗雷格对算木基础的研究和罗素的《数学原理》,也都在这方面努力。但是哥德尔定理的出现,让逻辑的绝对性出现了一丝动摇,在某种程度上显示了人类对于自的追求也许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么不可置疑。

    维特根斯坦看到逻辑之外还有更广阔的天地,这让他对自己在逻辑哲学的论证产生了怀疑,因为那种对语言结构的逻辑分析,对于活生生的语言来说,是过分狭窄了。

    评注:

    华夏文明确实选择了现实,印度却是否定现实而寻找到现实背后的实在,这显得意志和智慧有些极端、薄弱。

    古希腊两者都不否定,但西方的理性之路也几经蹉跎,幸运的是不断地反思改进,和不专权独断的文化和环境。

    小筑笔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西方、印度、华夏三种智慧的不同选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eigb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