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中午,侄女从学校出去玩,想去河边没去成,后又折回到学校和我们村之间的一个村。
老师找不到她就给我母亲打电话,然后兄长就去找她。带回家后,我母亲和兄长劈头盖脸一顿“教育”。然而,侄女什么都不愿意说。。
当妻子告诉我这个情况时,我内心无法抑制地流泪了。虽然我不知道具体过程和细节,但是,我能想像得到,母亲和兄长的“教育”侄女的方式和场景。
“你不知道这样有多危险吗?”
“你被坏人带走了怎么办?”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你说呀!”
……
伴随着责备,言词激烈和强迫和控制的语气。
当我打电话过去的时候,母亲还在重复着上面的话语,我急切打断说道,“停,停,停,她愿意听吗?”然后,母亲停止了“教育”,把电话给了侄女。
“我听了这件事,很担心你,心里有些害怕,很担心你会出现什么不好的事。你能找个偏僻安静的地方,跟我说说吗?”
心中难掩难过,竟不自觉地又落泪了。
“我知道很多事你只愿意和我、你娘(她婶婶,我妻子)说,不愿意和家里其他人说,你能告诉我发生了什么吗?你要是不想说,也可以当面跟你娘说,让她告诉我也可以。”
“我想跟你和俺娘同时说,不想说两遍,等你回来了我当着你和俺娘的面,同时说给你俩听。”侄女很低沉地回答我。
“行,”我答应了她,
“不管以后发生了什么,我和你娘都愿意倾听你、包容你、支持你,我们都很爱你,不希望你出现不好的事。以后做什么什么事,一定要注意安全,如果你出现什么状况,我们会很难受、很难过的。”
我用发自内心的爱在跟侄女沟通,她也能感受到我对她的关怀。她本来是一个内心善良、很愿意体谅家人的女孩,为什么不被理解?
结合我学习和观察的心得,我知道是因为母亲教育下的我和兄长,都太自卑,特别是兄长比我更自卑。她们完全掩盖自己的情绪和内心心理需求,压抑自己的情感,造成了她们不懂得体谅孩子的情绪,不懂得与孩子沟通的方式方法。
我很喜欢乔纳森·海特对于情绪和理智的比喻,把情绪比作大象,把理智比作骑象人。人,首先是情绪化的动物,然后才是理智的社会人。情绪化方面,最需要的就是被关注、被倾听、被理解、被包容和人际交往,特别是希望得到家里人的关注和认可。
母亲和兄长,在做的就是用理智“教育”情绪没有被很好保护的孩子,结果就是,孩子沉默,家长一直在用责备的语言“教育”。
我为什么能够和孩子顺畅的沟通呢?
因为我首先表达对她发自内心的关爱,关注她的情绪需求;然后,我再告诉她我期望她怎么做——不管做什么事,首先注意的是人身安全。
作者:道长归来。
219年6月8日,于北京八里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