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榴花妖艳烘
——咏仲夏古诗词赏析(四)
王传学
北宋词人欧阳修的《渔家傲》,把仲夏端午时节榴花妖艳,杨柳重垂,粽子飘香,人们共饮菖蒲美酒的场景描写得栩栩如生: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五月是石榴花开的季节,杨柳被细雨润湿,枝叶低低沉沉地垂着。五月迎来端午节,人们用五彩的丝线包扎多角形的粽子,煮熟了盛进镀金的盘子里,送给闺中女子。
上片写端午节的风俗。用“榴花”“杨柳”“角粽”等端午节的标志性景象,表明了人们在端午节的喜悦之情。下片写端午节,人们沐浴更衣,想祛除身上的污垢和秽气,举杯饮下雄黄酒以驱邪避害。不时的,窗外树丛中黄鹂鸟儿鸣唱声,打破闺中的宁静,打破了那纱窗后手持双凤绢扇的睡眼惺忪的女子的美梦。
这首词意境高雅,浪漫香艳,把仲夏端午时节榴花妖艳,杨柳重垂,粽子飘香,人们共饮菖蒲美酒的美妙场景描写得栩栩如生,让人情不自禁地向往。
北宋宋诗人张耒的《夏日三首》(其一),生动描绘了夏日乡村风光,表现出诗人对清净、淡泊生活的热爱: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
这首律诗是张耒罢官闲居乡里之作。通过对夏日乡村风光的描写,表现出诗人对清净、淡泊生活的热爱和对名利世俗的厌恶。
首联以一个“清”字总写夏日乡村的整体印象。“长夏村墟风日清”,夏至是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所以诗人在开篇以“长夏”二字点明时令节气。炎炎夏日本来让人烦躁不安,但是身处乡村的诗人却能发现不一样的夏日之“清”,这“清”的既是清幽的环境,也是清静的内心,清闲自在的生活,清净高洁的品性。“檐牙燕雀已生成”,屋檐上生活着一群小燕雀,现在他们的羽翼已经长成。燕雀鸣叫本应该是很吵杂喧闹的声音,但诗人依然清静,只因乡村环境清幽,无其他喧嚣杂音,如此鸟鸣便成了动人的乐曲,愈见环境之清幽。
颔联接着描写诗人眼中所见之景。“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除了羽翼渐丰叽叽喳喳的“檐牙燕雀”,还有在花间飞舞晒粉的蝴蝶和趁着天晴在屋角悠然结网的蜘蛛。同样此处以“蝴蝶”、“蜘蛛”之动,反衬出乡村夏日之清之净。“蝶衣晒粉”、“蛛网添丝”诗人把乡村寻常景致写得如此动人,充满趣味,足见诗人内心清静平和,以及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对恬静隐逸生活的向往。
颈联“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是经典名句,前面两联写诗人白天所见,颈联则写夜晚乡村的景色:月光照射在疏疏落落的帘子上,诗人斜倚枕上,听着潺潺溪水声。“邀月影”的“邀”字将月光拟人化,斑驳的月影好像是受到疏帘的邀请而来,如此月光便变得多情而唯美;一个“纳”字将溪水流动的声音具象化,溪声本是无形不可触摸的,但“纳溪声”仿佛把溪声打包带走了。同时一个“纳”字表现出诗人已经与溪声融为一体,与自然合二为一了。表明诗人内心之清净澄明。
尾联“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抒发内心的情感。诗人说:我久已花白的头发如今更像是霜雪覆盖其上一般,我真想做个樵夫或渔翁度过这一生!诗人是发自内心喜欢这种清静清闲的乡村生活,并希望能在此隐居。
有喜欢就有厌恶,诗人如此喜欢清静、淡泊的隐逸生活,正是因为对官场污浊、名利、世俗生活的厌恶和鄙弃。亦可见诗人的高洁心性。
此诗写乡村夏日清景,虽然没有十分工警的词句,但全诗动静结合、虚实相生,语言灵动清新、趣意盎然,读来别有一番风味。
北宋词人周邦彦的《苏幕遮·燎沉香》,生动传神地描写了仲夏雨后荷花,抒发了久居汴京与消夏思归的情思: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这首词虽写久居汴京与消夏思归的情思,却以描绘荷花的风神而著称于世。诗歌以雨后荷花为描绘对象,三言两语,便使雨后荷塘的美景一一尽现。诗歌的主要目的不是咏物,而是要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全诗以梦结尾,把读者也领进那个亦真亦幻的梦境中去。
上片前四句是一层,写时间与季节的特点,烘托五月雨后清晨的气氛。词人刚刚醒来,便嗅到昨夜点燃的沉香仍弥漫室内,那使人感到闷热的暑气,已经消失。溽暑消失,天气放晴,故鸟雀也十分活跃,从争噪的鸣声之中透露出雨后新晴带来的喜悦。词人听到鸟雀的欢叫之声后,由于关心天气的阴晴,他立即睁开眼帘朝窗外望去,首先看到的便是雀儿们映着曙光,立在屋檐上往下窥视,一边彼此叫个不停。
“叶上初阳干宿雨”三句是第二层。这三句是词中的重点,是词人来至户外之所见。荷叶上反映出旭日的光彩,进一步把“晴”字形象化、具体化了。“宿雨”的被蒸发、被晒干,不仅在点染“晴”字,同时还扣紧“溽暑”这一季节特点。“水面清圆”是“叶上”一句的扩大。那铺满水面的圆圆荷叶,仿佛由什么人高高擎起,在晨风中摇曳生姿。这三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描绘了荷花丰富多彩、栩栩如生的形象。
下片,写对故乡的怀念。前四句是思归。换头两句从面前的荷花想到遥远的故乡,引出深沉的乡愁。“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两句承前,把空间的想象落实在两个点上:一是“吴门”,一是“长安”。但仍以荷花把两地牵连。“五月”三句写梦游。这三句把孤立的两点进一步缩小并使之具体化。“吴门”化作“渔郎”,“长安”化作词人自己。“五月”二字是串接时间的长线,它一头挽住过去,一头接通现今(“溽暑”),甚至牵连到词人的梦境。“梦入芙蓉浦”终于把时间与空间的距离缩短,使词人思归之心得到片刻的满足。下片抒情,叙写梦境,情中见景,并以逆挽手法呼应起句,补足“水面清圆”的画面。
这首词主要是用从生活中提炼出的词语,准确而又生动地表现出荷花的风神,抒写了自己的乡愁,有一种从容雅淡、自然清新的风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