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后面有一片小山丘,小时候童年最大的乐趣,就是和同伴们一起去冒险——去地里烤蕃薯,摘桃子。夏天的时候我很爱去小溪边玩,那时的溪水还很清澈,抓螃蟹,捞鱼,玩的不亦乐乎。
这些童年美好,我希望,我的孩子们也能体验到,但是这样子的机会,在我们现在的生活里,真的是越来越难得了。中国大部分的孩子,都停留在“观光客”阶段。我们带孩子去户外踏青时,更多地是一种观光的姿态,泥土太脏、树叶带刺、爬树太危险、我们只能在安全的地方,允许孩子看一看。
甚至,孩子自由玩耍的时间,也被大量的课外辅导和各种比赛冲走了。我们给孩子报昂贵的音乐剧和兴趣班,却没有足够的时间和孩子一起去郊外探索大自然,去玩一些小时候我们玩过的游戏。
我们或许不曾想过,如今的孩子打不得也骂不得,动不动就离家出走,动不动就跳楼闹自杀,其实这也是“自然缺失症”的表现之一。
我们的生活,被钢筋水泥围绕。我们的孩子,日日在方寸斗室里上学做功课、看电视、玩电脑。他们既没有能够倾诉的秘密空间,也没有办法到田野里撒个野,一旦有了压力,孩子只能堆积在心,直到心里再也装不下。真的不是现在的孩子太脆弱,而是太多孩子离大自然太远,他们的压力无处消解。
当我们尝试把大自然捡回来时,我们应该去进一步了解,到底我们需要的是哪一类的大自然。我们想象中的大自然,太观光客和旅行团了,而对孩子有帮助的,应该是以冒险和非结构式为载体的,将自己视为巨大开放式的大自然实验室。
我们的孩子可以是科学家,可以通过实践来学习和思考如何开发好奇的头脑。比如这一系列针对孩子智力发展的大自然活动:
我们的孩子也可以是疗愈者,大自然天然有让人情感安定的治愈能力,孩子可以通过无限制的愉快的探索的方式,跑、跳、爬、摇来减少紧张和焦虑不安。比如这一系列针对情绪稳定的大自然活动:
我们的孩子也可以是社交家,当孩子们在户外玩耍时,会有更多机会跟不同的玩伴互动,他们需要合作、制定规则、并且学习解决和探索。
我们的孩子也可以是运动员。且不说维生素D大多来自于户外的日照,我们也可以帮助孩子去整体探索和增强自己的体魄,比如这一系列针对孩子体能锻炼的大自然活动。
如果要给大自然带来的快乐计价,我相信一定无价。
那个观察蚂蚁一下午不弃不舍的童年,那个为了捕捉小蝌蚪跳下池塘的童年,那个追逐彩蝶在花园里水坑里的童年,也都不应该成为被生活遗弃的部分。
孩子,本应该在大自然里,如同一颗种子,生根、发芽、慢慢长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