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离“自然缺失症”有多远?

作者: 聂耳朵 | 来源:发表于2016-05-26 15:47 被阅读473次
图片来自网络

10岁的然然今年上三年级,她正站在一棵大树下,老师问她,知道这是什么树吗?然然懵懂地摇摇头。可老师清楚地记得,就在一周前,上课时然然还告诉老师:“我最喜欢的树就是松树,它挺拔、高大,叶子像缝衣服的针。”然而,此刻就站在松树下,她却浑然不知,自己跟前的就是她“最爱”的大树。

现在的孩子对大自然的理解,几乎全部来源于科普书籍和电视节目,所有事物都停留在概念中,而当真正亲眼所见,他们却很茫然。平日的生活已经离大自然太远,被电视、电脑、电子游戏、网络游戏、手机、MP3、MP4等吸引,除了这些高科技产品,他们说不出自己上一次独自去树林里玩是什么时候了,也不知道上一次躺在草地上感受清风白云,鸟语花香是什么时候,更不知道“春种一粒粟”,一定要到秋天才能“秋收万颗籽”。

人类,原本从大自然而来,如今却离大自然越来越远,专门研究家庭关系和儿童教育的作家理查德·洛依,将儿童与大自然关系的割裂命名为“自然缺失症”,而这种症状也有逐年向成年人发展的趋势。

什么是 “自然缺失症”?

自然缺失症是一种不需要医生诊断或需要服药治疗的病症,而是当今社会的一种危险的现象,即儿童在大自然中度过的时间越来越少,从而导致了一系列行为和心理上的问题。造成自然缺失症的原因主要有:父母阻碍儿童在户外玩耍,可供玩耍场地的减少,以及电子产品的日益盛行。

既然用了“症”这个字眼,足以见得这个问题确实引起我们的思考。人的心智是通过感官和知觉形成在思维上的认知整合、判断、推理,如果孩子们没有真实的认知,没有与自然的接触,没有在自然中学习、探索、体验的经历,他们的感觉和知觉都会受到影响,容易变得孤独、焦躁、易怒,在道德、审美、情感、智力成长中有所缺失。人类完整的知识结构应包括社会知识、自然知识、文化知识、生活知识等等多方面,而不只是目前很多家长都在盲目追随的文化知识,这样很容易造成其他方面知识的缺失。

大自然不会偷走孩子的时间

有一个发现过小行星的天文学教授,他总结自己最大的优点就是眼力好,而这一点要得益于小时候特别爱玩,捉蜻蜓,捉蝗虫,这都要求反应特别快,后来喜欢天文学,看东西看得比别人快,因为他能够捕捉到动态的事物,如果没有这种训练,没有这种体验,是不可能的。

日本教师盛口满,从孩提时代就喜欢收集大自然的宝贝,海边的贝壳,林间的蜂巢,小动物的骨头等,这些奇妙的际遇,点燃了他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促使他大学主攻了自然科学中的生物学专业,并出版了《我的收藏——寻找大自然的宝藏》,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

在这本书中,盛口满细腻描绘了春夏秋冬的每一个细节,春天水田里的花草图鉴,橡皮虫和可以搬进厨房的食物;夏季的树液餐厅和粪球中的宝石,漂亮的虫卵和奇怪的叶子;秋季红色的果实和松鼠,还有挂在身上的“旅行家”;冬季枯木里的“住户”和蜘蛛的家,雪地的脚印和枯枝的艺术……随着作者的思路,仿佛被带到久远的童年,躺在田间听风吹过麦浪的声音,夏季的夜跟着哥哥去捉了萤火虫放进瓶子里,掀开书本闻到去年春天夹进去的树叶的香气,一切美好如斯,这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感觉,不会刻意出现,而在我写作的时候,他们会自然的流露于笔尖。

所以说,大自然不会偷走孩子的时间,它只会充盈孩子的世界。

带上这本书,回归自然

盛口满通过《我的收藏——寻找大自然的宝藏》,将大自然的一切展示给我们,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就此安于现状,继续宅在房间里只看书就可以了,这不是作者的本意。他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激发你走进大自然的欲望,因为他知道,即使用100页的书描绘出上百种昆虫和植物,也只是大自然的冰山一角,更多神秘和未知的世界,需要我们走出家门, 走向野外,去发现和探索。

前文也提过,“大自然缺失症”不需要医生诊断和治疗,只要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一切都会不治而愈,孩子的世界也随时变的平和、宁静、温暖。理查德·洛依也曾提出过回归自然的100项行动倡议,在此摘取部分与大家共享:

1.跟孩子讲我们小时候的故事。回忆童年时最特殊的地方,这个地方是我们与自然最亲密联系的地方;

2.帮孩子发现一个隐藏的世界。将废纸板放在泥土上,过一两天来看有多少小生物在这个废纸板下安家了?辨认一下都是什么生物?

3.在傍晚收集萤火虫,黎明时将他们放走;

4.给孩子买自然历史地域指南。探寻史前自然状态,比如在沉积物上或水里的岩石中找寻远古生命的痕迹;

5.“绿色一小时”行动。每天给孩子至少一个小时的时间没有约束的在自然世界中玩,在户外读书、看云彩,建一个后院气象站;

6.“好天气”原则,只要天气好一定出门;

7.徒步。选择好线路与孩子一起徒步;

8.保留一个“探索之碗”,将孩子在户外捡到的石头、蘑菇、橡子之类的东西都放在这个碗里;

9.去观察鸟。城市或郊区、农村或野地。学会发现动物的痕迹。在土路上,小溪岸边,或后院里寻找动物的痕迹;

10.养蝴蝶。观察从虫卵到毛毛虫到蝶蛹到蝴蝶的过程。

在回归自然的旅程中,《我的收藏——寻找大自然的宝藏》无疑是大自然的绝佳的“导游”,所以,请选择一个好天气,带上这本书,带上孩子,带上五官和心灵,开始我们的奇妙旅程吧!

相关文章

  • 你的孩子离“自然缺失症”有多远?

    10岁的然然今年上三年级,她正站在一棵大树下,老师问她,知道这是什么树吗?然然懵懂地摇摇头。可老师清楚地记得,就在...

  • 【65】你的孩子有自然缺失症吗?

    我的家后面有一片小山丘,小时候童年最大的乐趣,就是和同伴们一起去冒险——去地里烤蕃薯,摘桃子。夏天的时候我很爱去小...

  • 亲子精心时刻——与孩子共享大自然

    《林间最后的小孩》的作者理查德·洛夫呼吁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他认为“自然缺失症”会让“这一代孩子远离大自然,并...

  • 《万物有灵且美》:孩子,愿你明白残酷的生活真相,却依然热爱生活

    生活在这个被钢筋水泥包围、被各种电子产品淹没的城市,好多孩子都患上了“自然缺失症”。 “自然缺失症”是什么? 它是...

  • 孩子离抑郁症有多远?

    如果孩子什么也不缺,看起来各方面都挺好。可他告诉你,他真的很痛苦,请认真对待,中国青少年2020年抑郁检出率达24...

  • 抑郁症离孩子有多远

    挂断电话,我看一下时间,已是晚上十点过了!此刻,三弟正带着他的女儿从郑卅赶往新乡的路上!由于侄女在他身旁,担心某些...

  • 别让你的孩子患上“自然缺失症”

    “自然缺失症”,并不是一种真正的病症。实际上,它是美国作家理查德·勒夫提出来的一种概念。孩子缺少亲近大自然的机会,...

  • 您和孩子有“自然缺失症”吗?

    “自然缺失症”也称“大自然缺失症”,在城市中并不罕见,因为城市中的自然环境越来越少,大家已经越来越习惯于人工环境和...

  • 自然缺失症

    “自然缺失症”,这个新鲜词语,就这么出现了。刚才孩子的语文老师在学校的QQ群发了张六年级毕业考的试卷,上面的阅读题...

  • 自然缺失症

    “自然缺失症”是由美国作家理查德·洛夫提出来的一种现象,即现代城市儿童与大自然的完全割裂,也有人对其给出自己的解释...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的孩子离“自然缺失症”有多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jlxd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