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玄峰顶,不是人间。心外无法,满目青山。”触目所及,皆是江上清风、山间明月;耳际所闻,尽是松涛之音声,往来于天地之间,悠然自得。无相庄严的法界,即是何其的奇妙!本来具足。刚才提示的那个偈子是天台德韶禅师向法眼文益禅师提出的一个悟道偈,这也是我们中国祖师禅的心地风光。
话说六祖大师的一个极其奇特的弟子叫永嘉玄觉禅师,在禅宗史上称为“一宿觉”,他在六祖座下只停留了一个晚上的时间。
永嘉禅师留下:“自从认得曹溪路,了知生死不相关,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
——《证道歌》
也是讲的我们修行者眼耳鼻舌身意对色声香味触法,外舍六尘,内舍六识,中舍六根,完全于法通达无碍。能体会吗?
当然,玄觉禅师早年修习天台教观,亲近天台四祖慧威禅师,与天台五祖玄朗同门。在广博浩瀚的经典闻思之中,通达了佛法的教理,掌握了修行实践的人生地图,依图所据,希望找到自己回家的方向。在玄觉禅师的《证道歌》里有一首偈子,
吾早年来积学问,
亦曾讨疏寻经论,
分别名相不知休,
入海算沙徒自困。
——《证道歌》
他说,我早年学习各种经论,也曾讨论佛典的注疏,埋头研究这些名相不知休止。深陷其中不自拔的话,就有一个弊端“入海算沙徒自困”,诚知与自己的根本——解脱生死了不相干。“江月照,松风吹,永夜清宵何所为?”,那才是无为庄严自在的风光,这就是玄觉禅师遇到六祖之后的恍然大悟之地。
这则公案也告诉了我们,尤其是我们出家法师,不要以为只是在禅堂里坐禅,就可以见性成佛,要知道能够明心见性需要福德和智慧的基础。你看看隋唐时代,尤其是六祖大师前后的这些宗师们,包括六祖大师本人,通达《般若经》与《涅槃经》,像神秀大师通达天台、华严,永嘉玄觉禅师、德山禅师,这些都是饱学之士,所以,他们的实践生涯之路走得非常广阔,才建立了一代我们隋唐宋的佛教全面兴盛的格局。
我们在家居士也一样,不管出家和在家,一定要经过一番教理的学习、经论的熏习,你的路才会更加开阔、广大,才能够做到祖师们所说的
“高高山顶立”,知见高远;“深深海底行”,行持笃实。
在法师、住持和尚、善知识座下熏习个至少三年、六年、八年、十年,根据自己的根基,接下来要进行一番生死般地锤炼——宗教实践,这是仅仅停留在个人修学之中,还不包括你弘法利生的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又不是你单单学习教理和个人修行那么简单,你要跨越自己的小我,你要舍弃自我,要服务他人,成就慈悲行,成就无我行,又能够自自在在。前几天晚上讲到的三种境界: 把自己当别人看,要有无我的智慧;把别人当自己看,要有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慈悲;把自己当自己看,要有随处做主、立处皆真的自在禅者境界。所以,要包括个人实践、个人修学以及弘法度众。
古人讲得好,“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北宋时期的苏东坡曾写过一首诗,讲得非常非常好。他说:“庐山烟雨浙江潮”,庐山的烟雨,钱塘江的潮水,大自然的这种景物,告诉了人世间多么美妙的景观世界,奇特的自然风光,就如庐山烟雨浙江潮。同时也述说着我们人生本质,茫茫如云雾般的人生,前途渺茫,生死渺茫,不确定因素就像云雾般的深沉和广大,就像潮水般地变化多端。我们有时候,看到这种境况的时候,有些人他会产生悲观情绪,有些人就会在这种不确定因素之中、变化之中,掌握生存更强健更高大的本领,寻求自我提升、自我超越、自我消融,不同层次的学习是完全不一样的。
自我超越、自我提升、自我消融,才是我们修行者的风范、修行者的志向、修行者所应该做的。
不管是圣者,还是普通凡夫,伟人还是平民百姓,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出奇地不可思议,都是出奇地有一个难以复制与别人不一样的生命世界,很了不起。你是这个世界的唯一,每个人是这个世界的唯一,都不可复制。即便是双胞胎,即便是在同一个道场,同一个师门下,各有千秋,天生我材必有用。所以我们每个人面对庐山烟雨浙江潮般的人生,不必要有消极的情绪,更不要有狂妄自大的心思,要勇敢地面对它,正确地处理它,提升它,转化它,放下它,从而轻装上阵。
就好比大家参加了禅修营,没有长期打坐的人,待下了两个星期,简直就不可思议,就觉得:我怎么能在禅堂里坐这么长时间?忍耐了这么长时间?倘若说进禅堂之前,大家都知道坐养息香要一个多小时,坐下来了,疼痛的啊,想想都害怕。当你的身心感到痛楚时,只是平常心看待认识到那痛的存在即可,但不要扩大它的重要性、危险性。一旦认为疼痛很严重的话,这样就开始焦虑、担扰、恐惧、自卫,以及对那痛感到的排斥,要挣脱它,致使你会把那疼痛这件事不断放大、延展,甚至越来越不堪负荷。
人生也是如此,其实你勇敢去面对,保持一个平常心的时候,不管是往前看,还是往后回味,生命都有无穷无尽的美妙滋味,滋养着每个人的丰富人生,滋养着每个人的宝贵生命,以往的经历都会成为你生命中的营养。只要保持一颗中道了然之心,不需要积极亢奋,也不需要消极低沉,保持一颗平常心,这就要坦然面对庐山烟雨浙江潮。但很多人一时半会不经一番折腾和磨炼,他是没有办法达到这种超然境界的。
接下来第二句是“未到千般恨不消”,生命这个过程,既要千般的教育手段和方法以及禅风各种机锋的施舍,让我们那种多疑的妄念、恨意、贪念、黏着,通通地在这种教育和修炼的过程之中,逐渐把它给消磨掉了,去恶向善,净化心灵。
苏东坡写这首诗他不是无病呻吟,大家想想看,乌台诗案,因为他言不中道,写诗文得罪了朝廷,后来被贬黄州,几近颠沛。然后在黄州安国寺的时候,“舍馆粗定,衣食稍给, 闭门却扫,收招魂魄,退伏思念,求所以自新之方。反观从来举意动作,皆不中道,非独以今得罪者也。欲新其一,恐失其二,触类而求之,有不可胜悔者。”他有幸遇到黄州安国寺的一位禅师,早上去安国寺坐禅,晚上回来,就这样过了五年时间。
当年苏东坡已经是一代名士了,从此悟到佛法透过这种的修炼、千般万般地消磨,都是对自己人生的课题的一个考验。他的种种不实在的恨意,种种虚妄的耍文弄墨的个人价值和观念全被粉碎殆尽,就是第三句“到了原来无一事”,这就是临济禅师讲的“无事即是贵人”。
你看无门慧开禅师讲的“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生好时节”,“无闲事”,就是心中无烦忧之事。无事就是这个世界上最最可贵、最最尊贵、最最了不起的圣人,就是要拥有一颗春有百花秋有月、肯平凡、肯简单的心。所以说“肯平凡是入道要门,能简单是成佛真诠”。这就是“到了原来无一事”。你整天这事、那事,尽是无事生非、庸人自扰!
对一个已经开悟、明心见性、修行透脱的人,虽看到这个世间满目的躁动,但他的心依然是如如不动。在座的诸位非常有幸,能够在这似乎与世隔绝的玉泉襌寺内的选佛场里修行用功,度过了最珍贵和美妙的2017到2018的跨年禅修活动。跨的不是年,跨越的是每个行者的生死牢关,跨越的是你们从烦恼此岸到菩提彼岸这样的一个决断生死的修炼,收获的是止心观自在、无事可思量!
“到了原来无一事”
,接下来是什么呢?
“庐山烟雨浙江潮”,面对你们每位生命世界的庐山烟雨、浙江的潮水,尽情地享受每一刻丰富的年华和美妙的人生阅历吧!
我们非常幸运,站在六祖大师、智者大师、永嘉玄觉大师、大珠慧海禅师等等圣人的肩膀上,眺望他们曾经流失的岁月和生动的年华,这不值得大家好好参吗?
参!
文:道伟大和尚
图:当阳玉泉禅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