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是胆,这个成语出自《三国志·蜀书·赵云传》,讲述的是三国名将赵云计退曹操的故事。
公元219年,刘备与曹操对峙于汉中。一天,老将黄忠去劫夺曹操的粮草,不幸被围。与黄忠同营的赵云,在将近中午时,还不见黄忠回来,便骑马提枪前去救援。很快,赵云便望见了被曹操层层包围的老将军黄忠,黄忠左冲右突,虽然英勇,却无法突围而出。赵云见状,便提马摇枪,杀入重围。曹军虽然人多势众,却仍然挡不住赵云的冲杀。时间不长,赵云便杀到黄忠身边,此时的黄忠已经是精疲力竭,气喘吁吁。赵云直接将黄老将军拉到自己的马上,二人同乘一匹马,杀出重围,向自己的营地飞驰而去。
曹操见两人突围而出,便下令追击二人。赵云回到营地后,部下见曹军人多势众,向赵云建议关闭营门,固守待援。而赵云却直接命令到,打开营门,然后放倒旗帜,并且让众人保持安静,不得发出任何声音。然后,又命令弓箭手,埋伏在营门附近,装作伏兵。而自己则独自一人,立在大营门口。
曹操率军追到赵云门前,见赵云独自一人挡在大军面前,于是怀疑赵云早已埋下伏兵,只等他进入埋伏圈。此时赵云长枪一挥,假装伏兵的弓箭手开始向曹军射箭。曹操更加肯定了自己的猜测,于是赶紧下令撤军。
第二天,刘备来到了赵云的营帐之中,了解了昨日的战斗,不由的赞叹道:“子龙(赵云的字)一身都是胆也!”
这个故事传开以后,后人也把刘备赞叹赵云的那句“子龙一身都是胆也!”演变成了一个成语“一身是胆”,用来形容胆量极大,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