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摩洛哥那点事儿

作者: 陶陶点滴 | 来源:发表于2018-05-15 01:55 被阅读157次

在旅途中写游记最大的好处是记得周全,不至于到家睡了几觉就陆续忘记了细节。只是,一路最考验的还是网络,一篇简书带着大量的图片等着要发送时,那是眼瞅着干着急,最后只能放弃。

游记这种东西要坚持一天天写完不容易,一旦放下了,就很难再有续写的动力。加上一年15天的诗和远方是由350天的苟且换来的,回到了苟且的地方,心境又是大不同了。

得知一些伙伴是有计划要去的,这里提供一些信息供参考。个人的经历和看法是不能以偏概全的,最终的路还是要靠自己走,风景还要自己品。

这些年的行走,感觉自己是越来佛系,只要是去喜欢的地方,吃什么住哪里玩什么怎么玩都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心情。哪怕是自由行,只要安排好住宿,相关行程大概了解一下,走到哪儿算哪儿都无所谓,攻略简单地看看就好。

此次有几天的自由行,临出发前粗粗看了一些攻略,心里倒是有点忐忑,似乎去摩洛哥的国人,都有一些不爽或糟心的经历,心下唯恐途中有多少坑在未知的地方等着我们掉下去。然而在经历一些小事件之后,我对摩洛哥还是欢喜有加,她让我有再要去的念想,而且一定不会等到很久的以后。

接下来进入正题。

一、关于货币

机场兑换货币处300起换,不管是欧元还是美元,600起不收手续费。尽管知道在机场兑换最不划算,可等着就要用还是必须要换一些。换好货币,直接去窗口对面的电话卡柜台免费领取电话卡购买流量。

不同城市都有兑换点,只是遇到周六周日大多关门的。

另外,信用卡是无用武之地的,酒店里结账,人家会告诉你网络不好刷不了。

二、关于网络

听说去摩洛哥租WIFI的效果不是很好,我们在机场领取免费Orange电话卡,购买流量50迪拉姆5G。由于在Airbnb订了一家民宿,想着万一要跟房东联系,单有网络不够方便,又花了20迪拉姆买了2小时通话,尽管最后没用上,还是买个安心。一路上的住宿都有免费的WIFI,只是大多不是很好,最后还是靠自己的流量,遇到信号不好的地方,什么G都不好使。除了途经阿特拉斯山区,里夫山脉以及在沙漠里,这一路大多不会失联。


三、关于出行

摩洛哥是给小费的国家,买东西时多备一些零钱是很有必要的,别指望给50迪拉姆再让人家找你40之类的。因是所有的服务都是有偿,就会有一些人主动要为你带路,如果不需要就明确告诉别人NO,而不要让他尾随你,以防到了目的地发生纠缠。

我们在丹吉尔的住宿Hotel Mamora Tanger是通过Booking预定的,旅店在麦地那老城,载我们从火车站到旅店的司机也不认识,问了一圈停在了老城区门口,车上不去了。司机指着一条上坡路让我们往上走,这时就有人上来带路,因不知道要走多远,我们也需要有人带路。也就是上坡转了一个弯差不多100多米的路程就到了旅店,带路人坐在前台处不走了。等我们办理好入住登记,前台找了1欧元的硬币,我拿起看了一眼递给同伴,让她给带路人。接着,等我把护照放进包里抬起头,带路人把硬币还给了我们,说欧元不要,要迪拉姆。同伴把硬币给了我,我找了个钱包的夹层放好,担心和迪拉姆的硬币混淆,随后给了他10迪拉姆,他就离开了。等我们回到房间收拾东西,想着如何把那1欧元给用了,拿出来看时,那1欧元不见了,我特地放在夹层里的只有1迪拉姆……

虽然这是个很小的事件,也没有很大的损失,足以让我们在之后的行程中备加小心和仔细,旅途中的吃一堑,长的是永远的记性。反过来说,也不能因为一件事,就认定摩国人一定是狡猾狡猾滴,在这之前我们还结识了帅气善良的Mahid,以及之后的多次问路中完全能感受得到的当地人发自内心的热情与友好。

在丹吉尔上大学的Mahid送我们到车厢,下了火车替我们打车砍价。


去马拉喀什的路上,在加油站休息,一位清洁工人摘了花要我们戴在头上,之后又摘了一把送来,恐怕他会要钱,原来是我们想多了,并不是所有的善意都隐藏企图。

摩洛哥的出租车大多只能三位乘,会有其他乘客拼车,所以我们仨必须等到空车才能上。一路上都是要先谈好价格再上车的,这就很有必要事先了解一下车程路费,可以通过攻略或者餐馆商店等处询问,旅店前台的叫车服务还是要谨慎。

火车晚点很正常,我们运气还算好,三趟火车就第一次晚了一个多小时,后面二次都还准时。容易晕车的记得用晕车贴或晕车药,火车摇晃得厉害,我只能把脑门贴着靠背不敢动。

一路走来交警很多,并不单单是进出一个城市才会有。检查得也严,司机查了没事就查乘客。一交警对着我比划,做拉保险带的运作,嘴里说着什么,我迟钝了一会儿,恍然反应过来,他竟然说的是中文!“拉上去,拉上去。” 然而,这时候的提醒是要付出代价的,车上是所有的人都要系保险带的,只要有一个人不带,罚款300迪拉姆。

就在这个地方被罚的,心痛地交了罚单。之后大家一上车就用300块来互相提醒,看到一路之多的警察,最后解嘲着,这300迪拉姆,早晚都是要的交了。


四、关于着装

身材好又爱美的姑娘们到哪里都喜欢露露露,只是,无论到哪里,保持对他国文化的尊重,是作为旅行者最基本的修养。你要对我说,欧洲人比我们露得还多,我也是外国人……那我只能对你呵呵了。并不是穿得严实就一定不会招来骚扰,但是在人家的国土上,挑战人们的视觉底线,招来异性不能把持的眼光和行为,怪谁?

出发前,伙伴们看着同一时期攻略上的照片,女孩们身着单薄的衣裙,看上去气候很暖的样子,其实不然。领队老师说,今年同期就比去年冷了一些。那里早晚温差大,穿着裙子霍霍抖,冷得怀疑自己是不是在非洲;在太阳下又热,伙伴露着香肩拍照,非洲的烈日毫不客气地灼伤她的皮肤。五一前后是很好的时节,虽是还处在雨季的末端,我们遇到的雨也都没有影响到出行,雨伞没拿出来用过。

沙漠的早晚还是相当冷,拍照的时候是这样的。


其实,帐篷里穿的是介样子滴。


穿着短裤陪女朋友看日出的小伙儿在风中瑟瑟发抖。


在狂风大作的阿尔特本哈杜,伙伴买了外套保暖。


五、食物

自由行的几天我们大多吃的西餐,丹吉尔大众点评第一的这家餐厅,除了价格贵之外都好,三人消费640迪拉姆,海鲜饭特别好吃。


一路吃得最多就是各式塔吉,鸡肉塔吉,牛肉塔吉,羊肉塔吉,素菜塔吉。

团队一行,相当明智地就是把导游拉入伙,一路上由他介绍吃着改良版的塔吉锅,比如跟老板说多加点素菜多加一个蛋之类的,多少安慰着中国肠胃。主食以面包和饼为主,米饭就不用尝试了,有点类似于我们的糙米,不但没有粮食本身的香味,而且相当得糙,不容易下咽。对于面食,我都是可以的,只是江南妹子们到最后有点扛不住。



好吧,你会说塔吉都长得差不多,因为盖在肉上的素菜就这几种。

这个叫“酷司酷司”cous cous,主食是由一种麦做成的,同伴们吃不惯,只有我觉得不错。

在一个深口大盘里装上北非的米食——粗粒小麦粉,用鸡汁蒸熟后轻敷陈年奶油再蒸,鸡汁的甜、奶油的香郁都入渗后才将各式肉类、蔬果、汤汁淋上,像小米饭一般,“酷司酷司”吃到口里感觉松松软软,没有特殊的味道。


烤海鲜的品种比较少,到哪儿的鱿鱼卷都好吃。

一些民宿提供的早餐真心不错,这种没有葱花的葱油饼,是不是像极了中国的早餐?


说到早餐,咖啡的味道都很一般,茶是加了糖的薄荷茶,反正我是喝不惯。好喝的是牛奶,醇香味浓,每天早上都要喝的。


一路上没有绿叶菜吃,吃的最多的素菜就是土豆萝卜和不新鲜的黄瓜。每天橙汁必须要有,餐厅最贵30迪拉姆,街边10迪拉姆一大杯,补充维C,喝到爽。


一波人多亏了小妹妹的小红药,每天才能正常便便。


进沙漠,正逢一小伙伴的生日,带了一个蛋糕,一个西瓜,以及身边备用的食物和酒。在伊斯兰国家,喝酒是要相当低调的,嘘~~~

如果不自带食物进沙漠,那就等着支付晚餐20欧元一位,早餐10欧元一位。

六、住宿

住宿偏好于Airbnb上的民宿,我们订的艾西拉民宿Jolie Maison A Medina Avec VIFI,完全超乎预期,惊喜一地。详见彩色艾西拉

团队行的住宿标准都按五星标准预定,不同风格的住宿环境总让我们眼前一亮大呼要多呆一会儿。

丹吉尔住宿Hotel Mamora tanger,前台环境

瓦尔扎扎特住在荒原中的城堡里Errachidia-Merzouga,这一汪泳池,不合适宜地出现在荒野里,看着有一种奢侈的罪过。

菲斯的住宿,推开一扇不起眼的门,有人带我们去休息处,一进去,大家哗然。

舍夫沙万的网红住宿,红在装饰上。布置得足够温馨,硬件大多一般般。

对了,这家网红店妹子长得不错,渴了点几杯橙汁,要付钱时妹子说免费送哦。

沙漠中的豪华帐篷,卫生间浴室一应俱全。在那个狂风肆虐的晚上,相对舒适的环境对于一个不眠之夜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安慰了。

七、语言

这个被多国殖民过的国家,在不同地区听到不同的语言。在北部沿海城市,英语基本不管用,阿拉伯语之外最多听到的是西班牙语。这个时候,再次安利好用的APP有道翻译官,我们用它把中文翻译成阿拉伯语与司机交流,谈到时间,地点和价格,貌似翻译得没有太大偏差,一路上很顺利。

在其它城市,甚至沙漠边缘的梅祖卡小镇,我们惊讶于当地的小贩店主,餐厅以及沙漠帐篷经营者们,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这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孕育出的人们表现的热情友好,是我能真真切切感受得到的。

抵达沙漠帐篷处,有人热情地迎接,我问一位貌似老板模样的人,我们是哪几个帐篷?他分别指着三个帐篷说,“这个,这个和这个”,接着很严肃地对我说,“我很抱歉,你不能住帐篷,今晚那边有骆驼住的地方,你只能跟它们在一起了。” 看他认真的样子,我也很认真地对他说,“真的吗?我真的是好幸运!”  接着就听他一阵大笑……

八、砍价

老师说,去年带领的一波人都很含蓄,人家开价120,最多还到100。今年可不一样了,我厉害的小妹妹,砍价高手啊,不仅让导游开了眼见,更是让卖精油的老板拉着导游感叹地说,这哪里是中国人,分明就是柏柏尔女人!

我们遇到过两种情况,一种是开价不高的,基本也没有讲价余地;另一种就是开了价,然后跟你说可以讲价。对于这种,厚着脸放开胆直接从1/4处开始砍,然后死磨硬缠地慢慢往上加,1/3价格之内肯定能拿下。

九、拍照

伊斯兰国家人们大多不喜欢被拍照,曾有同伴被小店店主告诫,”要拍照就问一下能不能拍,不用装着买东西问价,又一边拍照,当人家是傻子么。”

不要随意对人拍,特别是艺人,问好能不能拍多少钱再拍。远离景区内的动物驴骆驼之内的,即使你拍的是人无意带入动物,被人索要了钱心里也是不爽的。

菲斯不仅是摩洛哥的宗教圣地与文化交流中心,也是阿拉伯民族的精神所在地,领队告诫,很多地方是不让拍照的。

重返卡萨布兰卡,我们去了哈桑二世清真寺。里面参观时间一个小时。时间很短,领队老师抓紧时间给大家拍拍拍,一边不时地被工作人员驱赶着,心里总是有点不安。尽管我们没有人家的信仰,到了如此神圣的的地方,至少要表现得得体庄重。无论有无信仰,无论什么神,心怀敬畏总还是要有的。我对着一个顶灯凝望,感觉它发出奇异的光芒,拿起相机对着它拍。一会儿工作人员就来说,不要对着顶拍。是哦,头顶三尺有神灵,那是安拉的光芒,不管我们做什么,他都是看得到的。

十、安全

丹吉尔麦地那老城区内,无论白天还是晚上总有一些不同肤色的年轻人无所事事倚着墙角站着,打量着过往行人,夜晚从他们身边走过时,心里还是有点瘆。

菲斯老城,由9000多条街道传统手工艺作坊密集而成,之前有看攻略说容易迷路。对于我这种转一个弯就找不到回头路的人,就不多说了。非常喜欢穿梭在浓厚的阿拉伯色彩中,如果时间允许,就算迷失在这中世纪古城中也不觉得会有什么危险。我们的导游说,实在走不出去就问路,蓝门(老城一入口处)怎么走。再不行,就出钱找人带路咯。

马拉喀什的杰马夫纳广场,夜市相当热闹。非洲最大的集市,让我想到了喜欢的那首歌Scarborough Fair。那里充次着杂耍卖艺的人,往你肩上放蛇的人,穿着传统服装等你按下快门要钱的人,打架的人……小吃摊位前吆喝声此起彼伏,拉客的店家中夹杂着小偷窥视着游人的包袋……这就是活色生香的世界,这就是浓重的生活味道,在人多喧闹处,看管好自己的背包手机,且警惕危险。(15秒广告),女性最好还是有男性陪伴着,如果女性团出行,需要导游+保镖,请联系Michael张凯……对了,还有,我们最后一天住的公寓电梯坏了,多亏Michael在,不然我们那几个大箱子要从四楼扛下来,想想也是一头汗——论身强体壮的男导游的重要性。

风景是每个人自己能够体会的,除此之外,能想到的就这么些了,还有想了解的,欢迎私聊。



相关文章

  • 关于摩洛哥那点事儿

    在旅途中写游记最大的好处是记得周全,不至于到家睡了几觉就陆续忘记了细节。只是,一路最考验的还是网络,一篇简书带着大...

  • JS(五)原型与原型链

    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将要了解以下几个方面: 关于内存的那点事儿 关于垃圾回收那点事儿 包装对象 什么是原型 什么是原型...

  • 关于学习那点事儿

    如果是公司给某些人提供机会学习,在课堂上总会见到这类的身影,嗑睡去见周公的、想学但苦于自己功力不够听不懂的、...

  • 关于粽子那点事儿

    作为咱们中华大吃货帝国,每个年节都要弄点吃的,要不感觉就是没过节。咱们数数从春节开始,应季的食物哦:饺子、元宵/汤...

  • 关于门窗那点事儿

    一道好的推拉门,不仅 能给我们生活带来了便利和舒适,同时还能提高我们家的装修档次。良木道门窗,就在您身边!

  • 关于“演员”那点事儿

    扮演的每个角色的性情气质,每一刻都需要微调,绝无一劳永逸的事,这和开车差不多,方向盘每一刻都要随着路况微调着,这是...

  • 关于穿着那点事儿

    “食”,人们讲究“色,香,味”。同样,衣著更要讲究它的色调款式与人自身的搭配。服饰改变形象,美好和谐的搭配增添人的...

  • 关于编织那点事儿

    初识编织,还是在学生时代。姐姐大我七岁,空闲时,她常常窝在沙发里,任针线肆意飞舞,并沉浸其中。我就这样看着她把一扎...

  • 关于借钱那点事儿

    曾经看到一句话“社会上的是是非非,江湖里的恩恩怨怨,十桩当中有九桩,都是因为钱。”这句话真真切切反映出,在...

  • 关于销售那点事儿

    1、推销产品要针对顾客的心,不要针对顾客的头。 以客为友,不要只是为了卖出去一件产品而推销,了解顾客需求,站在顾客...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摩洛哥那点事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ezd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