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可以有机会拍一部纪录片,叙述我在本城所认识的不同阶层女性的共同之处,我坚信,这部片子最有意思的部分是在镜头的频繁切换下每个人以不同的表情和不同的语调说着同一句话——“我们不太做饭”。
她们中包括德高望重的院长夫人,年近七十依旧每周工作三天,她待人极为热情,一直说我们下次再来本城可以住在她家,然后补充了一句:“我们就是不太做饭”;也包括在博物馆里认识的艺术家,相谈甚欢之余邀请我们第二天去她家看画,避开饭点约的是下午一点半,她说:“我们不太做饭,但会准备很好的葡萄酒。”
处于社会底层的弱势人群就更不用说了。我认识的一个小女孩告诉我她妈妈很少做饭,全家长期吃快餐——话说在美国麦当劳实在是太便宜,每人只需一美元就能填饱肚子。她家只有父亲一人工作,三个孩子中有一个严重残疾,妈妈是美菲混血,当她想念亚洲味道时,就跑到厨房直接喝一口酱油。
我的邻居老太太一个人住。有一次我很好奇地问她通常晚饭都吃啥。她露出颇为困惑的表情,非常认真地想了一下,结论是:“我其实不怎么吃晚饭。”那午饭又吃啥呢?也就是简单的贝果面包什么的。事实上她对我也同样好奇:“你每天都花那么多时间在厨房里,究竟都在煮啥啊?”
即便是有孩子的中产家庭也好不到哪儿去,他们的一日三餐粗糙得简直让人咋舌。在我们小区,关系比较好的小女孩们周末或节假日常会约好去其中一个人家里玩并且住一个晚上,也就是他们所说的“Sleep Over”。上周末我女儿在别人家Sleep Over的情形是这样的:周五晚上,同学的妈妈开车带她们去吃汉堡薯条,周六的早餐是一人一碗冰牛奶泡脆麦片,然后就一起出门看球赛了。约好下午三点在学校举办的嘉年华活动现场把孩子交接给我,见面时她们仨还没来得及吃午饭,于是在校门口随便买了两块椒盐脆饼。
总之,对于大部分美国人来说,吃真的不是一件重要的事。怎么简单就怎么来,仿佛对于他们来说吃饭的目的就是为了能活下去。美不美味并没有太大关系,反正他们的味蕾确实不太发达。至于是否健康,就更不是重要的考虑指标。我女儿有个同班同学从来不吃任何蔬菜,比萨饼中有西红柿碎粒都会被她抠出来。
我的朋友C的男友是意大利裔,大家都觉得C真是有福气啊,因为她男友居然会做蔬菜牛肉汤。有一次C还特意装了一大碗带到学校给我品尝,话说这碗精心制作的浓汤是我这一年来吃过的最美味也最健康的美国家庭出品。不过在人民群众都吃得很潦草的大背景下,意大利裔男人也比以前懒了很多——C说他们两人单独在一起的时候,晚饭通常也就是在家门口的酒吧里边喝啤酒边吃鲁本三文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