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快速地看完了一本书《五种时间:重建人生秩序》,作者试图将时间划分为五类,分别是生存时间、赚钱时间、好看时间、好玩时间、心流时间,以及这五种时间的折叠。看的时候,感觉分析地很对,但是实际落地,在概念的界定上无法完全精准,主要因人而异。
关于时间管理,人类探索出了很多可能的方法,但时代的快速发展,我们被裹挟在时间的洪流中,很多时候无法完全自主掌控。社会学家提出了“三元时间结构”,就是在工作时间和休闲时间的中间出现了模糊的中间地带。
我们每天被无数的外部信息包围,社交媒体不断向我们推送感兴趣的话题,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被耗尽。作者说,“手机的每一次推送和对他人生活的展示,都是在冲击你既有的价值观,动摇你选定的道路,让你对自己的活法产生怀疑。信息流应该为你生命中的事件流服务,而不是让事件流反过来被信息流击溃。”
碎片化的信息只能带来短暂的精力集中,或者产生愉悦的感觉。我周围的很多人,无法静下心来看书,理由都是没有时间,怕无疾而终,就选择了不开始。说实话,工作的时候,我每天也在应对一堆事情,所以很难给自己一段完整的时间,所以我非常理解。但我们始终是对自己有掌控权的,过什么的生活,都需要自己负责。
我经常对时间有点苛刻,做事求快,对家人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能不能不要那么墨迹啊?”虽然大多时候能高效利用时间,但是很长一段时间我发现自己变成了被时间牵着走的人,无法慢下来,无法静静地享受一段美味的午餐。
如果把时间填太满,也会产生焦虑,没有满足感,失去了生活的乐趣。
所以,我想是时候对时间温柔一点了,不敷衍,不过分追赶,保持同步,做时间的朋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