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译作能仁寂默。堪忍,见前。 受记经。佛言,威德王,我身是也。 悲华经。佛言,尔时大悲梵志,则我身是。 华严普贤行愿品。八者常随佛学。
(一)初演华严。同归法界。(二)善财问道,已过善度之城。含摄推升,特示梵音之海。(三)厥有山号白华。地成众宝。(四)泉流池沼,功德之水常盈。华果树林,教化之香普被。(颂华严鞞瑟胝罗叹德推升。以大悲菩萨,特加颂赞一段。)
[一]如来初成道,现卢舍那圆满报身,于三七日,演华严经。 华严以不可思议法界为宗,共十会说,最后为入法界品。所谓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二]善财南询,第二十六善知识,即善度城鞞瑟胝罗居士。鞞瑟胝罗,译云含摄。[三][四]本经。居士示善财云,于此南方有山,名补怛洛迦,彼有菩萨,名观自在。即颂曰,海上有山多圣贤,众宝所成极清净,华果树木皆遍满,泉流池沼悉具足。勇猛丈夫观自在,为利众生住此山,汝应往问诸功德,彼当示汝大方便。 合论云,补怛洛迦,此云小白华树。其华甚香,表大士以慈悲谦下行华,开敷教化行香,令闻名者发菩提心故。
(一)见夫岩谷林中。金刚石上。(二)有勇猛之丈夫。即慈悲之圣者。(三)无尽智炬,作暗夜之光明。一切法云,覆福芽之增长。(颂善财初见大士,心中赞叹。)
[一]本经。善财至于彼山,求觅此大菩萨。见西面岩谷之中,树林蓊郁,香草柔软,右旋布地。观自在菩萨,于金刚石上,结跏趺坐。 [二]勇猛丈夫,见前。 [三]善财见已,欢喜踊跃,作如是念,善知识者,一切法云。善知识者,无尽智炬。善知识者,福德根芽。
大士寄随顺众生回向。说大悲解脱行门。现行四摄,非同三五之身。发愿同居,永断十八之怖。令彼称名觌面,同归方便之门。忏果修因,终入菩提之路。(颂大士为善财说大悲解脱法门)
大士为善财南询之第二十七善知识,寄位随顺一切众生回向。 经云,我以此菩萨大悲行门,平等教化一切众生,相续不断。善男子,我住此大悲行门,常在一切诸如来所,普现一切众生之前。或以布施,摄取众生。或以爱语,或以利行,或以同事,摄取众生。或现色身,摄取众生。或现种种不思议色,净光明网,摄取众生。或以音声,或以威仪,或为说法,或现神变,令其心悟,而得成熟。或为化现同类之形,与其共居,而成熟之。善男子,我修行此大悲行门,愿常救护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离险道怖,离热恼怖,离迷惑怖,离系缚怖,离杀害怖,离贫穷怖,离不活怖,离恶名怖,离于死怖,离大众怖,离恶趣怖,离黑暗怖,离迁移怖,离爱别怖,离怨会怖,离逼迫身怖,离逼迫心怖,离忧悲怖。复愿诸众生。若念于我,若称我名,若见我身,皆得免离一切怖畏。善男子,我以此方便,令诸众生,离怖畏已,复教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永不退转。 清凉疏云,布施下,别明普现之义。方法华经三十五应,乍观似少,义取乃多。彼三十五应,但是此中现色身,及说法耳。
(一)诚以众生譬如树根。诸佛乃为华果。(二)十二类生,如奉父母。三世诸佛,始得菩提。(三)盖自他不隔毫厘。生佛本无差别。(四)故普贤长子,繁兴万行。文殊小男,圆成种智。不登大士之门。难入毗卢之海也。(颂大士随顺众生回向)
[一]普贤行愿品。譬如旷野,有大树王,若根得水,枝叶华果悉皆繁茂。生死旷野菩提树王,亦复如是。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 [二]又云,所谓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无足二足四足多足,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如是等类,我皆于彼随顺而转。种种承事,种种供养,如敬父母,如奉师长,及阿罗汉,乃至如来,等无有异。 又云,若诸菩萨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菩提,属于众生。 [三]华严夜摩偈赞品。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心佛与众生,是三无差别。 [四]合论云,普贤长子,举果德于藏身,文殊小男,创启蒙于金色。又云,普贤表行,文殊表智,观音表悲。三法属于一人,具足周遍,名毗卢遮那。无十回向,无有菩萨得成佛道。
(一)然而顿圆之教,只接大根。聋哑之伦,尚行小道。(二)良以镜中认影,无故发狂。不知衣里藏珠,本来未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