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你可以把一天的24小时拉长吗?目前我还不行,但我觉得未来自己还是可以的。
因为我发现了实现这个目标的秘密:早起和冥想。
一、早起
说实话,我真心羡慕早起的人。
在我家,有二哥,早上从小不用父母或者闹钟叫他起床,成年后实现时间微自由后依然黎明即起,回老家会帮母亲洒扫庭除,外出旅游会在这个时段一个人丈量陌生的城市地标,于是同样是一天,他比我们多出了近两个小时。
在成长岛,岛主老陈的“早读冥写跑复记”人生7件套就不说了,岛友就李爽爽姐来说,六年半早起生活,赢得生活掌控感,在自己的主业之外,日更公众号1251篇,当然,收获远远不止这些 。
我呢?
从小喜欢睡懒觉,有代表性的一句话,是四叔也推崇的——有钱难买晨时觉。本来是感慨要珍惜早晨有父母叫起床的幸福的“晨时叫”硬是把意义篡改的面目全非。
成年后当有了成长的意识也试过坚持,但时间或长或短,结局都是无疾而终。
究其原因还是自己对目标所代表的意义不够清晰,对成长的渴望不够强烈。
这次共读了《认知觉醒》,我觉得是一个改变的好时候:
时机:内有改变需求,外有环境压力,长长的暑假马上结束,或许是到了最好的时候。
基础:可以看得见的进步是周末狂补睡眠的情况几乎没有了,基本每天早上6点前会醒来,就是意愿继续催眠还是事情让我早起的事情了。
影响起床的原因:首先是晚睡,其次是放假的心理,还有一个重要的点是对早起后的事情安排的不清晰。
接下来的行动计划:
1.把第二天早上的事情安排好(半小时瑜伽/冥想/读书+做早餐)。
2.一句话朋友圈日更,启动外在监督。
3.在“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打卡,互相鼓励打气。
二、冥想
忘记了是谁说的:只要你曾经仰望过一次星空,观察过一片落叶,那你就体验过冥想。
在我眼中,冥想有两种,一种是随时随地的沉浸当下,无意识的进入冥想状态,忘我的专注在某一刻;另一种是要求一个安静不被打扰的空间,有意识的渐进放松,进入某种状态,为了解压为了放松,为了找到潜意识中的真我。
冥想体现在提升专注力,意味着进行工作或者学习等任务时会更加高效;
体现在减轻压力与焦虑等内耗,意味着会减少内耗浪费的时间;
体现在守护午休/睡眠,充沛的精力会让自己更从容不迫······
虽然冥想不能改变时间的实际长短,但会带来一种把时间拉长的体感,在这种时间被拉长的感觉中,我们面对生活会更从容不迫。
这一项我已经感受到了它带来的改变:
可以随时抽离生活琐碎的去欣赏一片云、一朵花,感受微风拂面欣赏月影婆娑,对于这个世界的美,有了更多捕捉美的敏感。
疲惫的时候,中午10分钟左右的放松冥想可以快速帮助恢复精力,虽然看起来很象一只忙碌的陀螺,但整体状态还算比较好。
可以在舒适区边缘做的改变:
1.早上醒来第一件事,让冥想帮助恢复清醒。
2.近段时间关注李冉助眠冥想系列,亲测效果后推荐给亲友。
总之,想改变,从舒适区的边缘入手,用冥想带动早起,进一步提升专注力,像在读《认知觉醒》前期待的那样,不说“早读冥写跑复记”七件套,先从“早读冥写”四件套做起吧,身边就有榜样,也期待到年底复盘的时候,自己的时间已经可以拉长。
![](https://img.haomeiwen.com/i14755342/52d62eafd1edfe1e.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