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故事简友广场读书
「一日一句」大字墨墨黑,细字不认得

「一日一句」大字墨墨黑,细字不认得

作者: 米兰文萃 | 来源:发表于2021-07-20 15:57 被阅读0次
    “大字墨墨黑,细字不认得”

    第二次认真细读蒋昌起老师的《乡关》,几乎就是在重新回味童年和少年时的生活。

    看到“大字墨墨黑,细字不认得”这句话时,小米放下铅笔,划下一条线后,停留了很久。

    润之在思考为何穷人不写书,多为武将文官和书生。生逢清末乱世,农民终年劳碌,吃不饱,穿不暖,哪有心思去读书识字,所以看大字像个黑坨坨,看小字更是不认得。他这样想道。

    这一段,让她想起了自己的父母。

    父亲生于1948年,母亲生于1953年。这个时候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他们依然吃不饱,穿不暖,想要读书写字,却没办法在学堂安心待。

    父亲放弃了学业,专供四个儿子中最小的读。母亲放弃了学业,专供四个儿女中小儿子读。两个人说笑,加起来还不到五年级。

    经常遇到要看说明书或者文字材料时,就只能让孩子们出马,笑嘻嘻地说,“爸爸妈妈是‘大字墨墨黑,细字不认得’”。

    润之在外婆家长大,小米家也在那边,所以小米知道这是乡里土话。蒋老师一直跟小米说,他用了大量的乡里话,虽然更为生动和自然,但可能很多读者,并不太读得懂。

    也许是心中充满思念的缘故,小米读到这样的乡音时,尤为怀念母亲,尤为想念老家。

    小时候,也是“立志出乡关”,拼尽全力要考出山窝窝,不为改变世界,但也要改变自身。

    润之的母亲很温和,从来不打他,可小米没有那么幸运。她是遭遇父亲母亲联合打,不分青红皂白就打,容不得半点狡辩。

    “顶嘴”这一项也是家传的。小米读书多了,自然懂得多了,也就不那么服管教了。楠竹条的厉害,她是深深领教过的。初次看到这个时,小米还打了个问号,想不起来这打人神器长啥样了,后来看到楠竹条扫把,她就想起来了。

    细细的竹枝条,密密麻麻扫下来,身上立马就是几十条红印子。好几次内观时,小米都能隐约从身上疼痛中,浮现出小时候挨打的样子。

    《芈月传》中屈原看着追着他要认字的小芈月说,“识字,忧者始。”忧者,也是知者,智者,志者了。慢慢地,父母亲的文化底子,自然就架不住她了。

    那些在小米看来不文明又不可理喻的教训话语,她定要顶上几句,争辩几句,自然更是一顿楠竹条或者一根扁担,就直接上身来了。

    其实读书求学,小米从来没让家里操心过。写作业,做功课,都是她自发自主的,父母亲也无法辅导。挨打的时候,更多是琐事。

    听到父母的传唤,没有及时去帮忙。或者进了店铺,熬着父母要买东西。吃饭的时候看电视,看电视的时候喊不动,安排做事的时候拖延……种种,只要稍不如他们的意,或者吵到了他们,就一定是少则一顿辱骂,多则一顿棍棒。

    “只要会读书,读到天上去我也要供。”父亲的话浮现在脑海里,他也是这样做到的。其实,他们就是因为自己读书少,所以拼尽全力,托举我们读书,并非真是“棍棒底下出人才”。

    他们不认得几个大字,到医院去挂号,也被呼来喝去的,所以不愿意去医院,不愿意出远门。

    父亲虽然多年做生意,但也只是固定线路,很少去更多的地方。有一年被一个朋友叫去了江西,结果回来的路上,还买错了票,坐错了方向,又身无分文了,还好那时候有了手机,求着铁路上的工作人员,让他坐回长沙,让小米帮忙去车站补票,才把他接了出来,又帮他买了回老家的客车票。

    母亲有一封绝笔信,一直躺在小米的相册里。她很多年不再打开,因为见字如面,她一定会流泪。那就如镇压在湖底,最悲伤的那团阴影,不能开启,一旦面世,便生出宇宙间最大的悲痛。

    那封信中有很多白字,却是母亲对赴县城读高中的小米最大的期望。

    可这封信中,错别字一大推。当时拿到信时很惊讶,一字一句读过去,费了很大劲才读完,好些字是谐音字,要根据乡里土话去对,才能更正成普通话,去理顺那一个句子,但字里行间,却是母亲谆谆叮嘱。

    她要小米好好读书,要做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才,要向党看齐,是党让老百姓过上了好的生活。她说自己没读什么书,吃了很多亏,所以千万要好好学习。

    想到此处,小米又落下泪来。每一个“大字墨墨黑,小字不认得”的父亲母亲,有谁不希望自己的后代,超过自己成为文化人呢,又还有多少人可以对这些生不逢时,没有读过多少书的老人,多一些宽容多一些耐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日一句」大字墨墨黑,细字不认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fhrm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