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想法散文
做能照亮他人的蜡烛

做能照亮他人的蜡烛

作者: 盛夏Jane | 来源:发表于2019-11-30 09:44 被阅读0次

    中华文明几千年,一直教导的是礼尚往来的文化。古语有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如果有一个人对你好,你可能需要加倍地回报于他。这是一种双向的,互动的传播,传递帮助和感情。

    可是大学里我认识了一位老师,他给了我不同的答案。

    Michael是我接触的第一位外籍老师,教视听课,总是有一堆借不完的电影。他是一个有着爱尔兰血统的诗人,没有名气,只是出版过几本并不算畅销的诗集和小说。

    他的夫人Lynne是系里正式的交换老师,教公共演讲,两个人从十八岁一见钟情后一直恩爱生活。收养了两个儿子已成年,终身未育。

    他们微薄的薪水,经常买一堆电影DVD, 请学生们聚餐,吃饭,办英语角。他们比我想象中的美国人要节俭很多,但是对人又从不吝啬,尤其对学生。

    由于共同的电影爱好,我和Michael夫妇熟络起来,周末也经常一起吃饭或活动。每次带我们出去,吃得并不奢侈,但他们从来不让学生付钱。

    后来我们去美国做交换生,又经常得到他们的照顾,带我们去超市,带我们去旅行,一起做饭聚餐,一起看电影。他们并不信教,也不规律地去做礼拜,但有时也会参与教会组织的一些活动。

    我们经常在一起讨论各种问题,大到社会,小到个人,亦师亦友。

    读研究生的时候,我们更是成为了邻居。生活中受到他们更多的照顾和熏陶。

    于我,Michael像一位长辈,在困惑时,乐于给我方向型的指引,在困难时,尽他所能的提供帮助,在快乐时,相互陪伴自然而然。

    我受父母的影响,觉得这么好的老师,总是接纳他们的好却无以回报,常常觉得惶恐和亏欠。Michael却说,不用觉得亏欠,他说他们对我们好并不是为了有一天等我们工作挣钱了能够得到我们的回报,他们只是单纯地想帮助我们,因为我们需要帮助。如果一定非要回报,那将来如果我们有能力去帮助别人了,记得把这些提供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第一次听到这么无私的阐述,觉得原来这么多年受到的教育,关于爱和付出,其实是带着某些狭隘的偏见。原来有些人可以像蜡烛一样,点燃自己,只是为了照亮他人,哪怕这些其他人萍水相逢或再不会遇见。付出,并不是为了回报,而是付出本身对他们来说就是快乐而自然的事情。

    我默默地对自己说,等有一天,如果我有能力去帮助别人了,我也想成为像Michael那样的人,去尽力提供帮助,不求回报。

    那颗种子种在心底,希望它有一天可以长成一颗大树,为路人提供一片阴凉。

    儿子出生以后,我给他取了英文名Michael,用来纪念老师。虽然回国后,我们再未相见,联系也极少,但我时常想起老师,想起他对于人生的启蒙。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做能照亮他人的蜡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fnnw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