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关于如何提升阅读能力的实用书籍。
这本书认为阅读是一种艺术且阅读能力可以不断增长,并将阅读分为四个连贯的循序渐进的阅读层次,并对每一层次可能遇到的问题、任务目的和规则步骤做了详细的划分与解释,对每一类书籍的阅读方式也做了简单说明,且贴心地预备了阅读测试,以期通过主动阅读不断增长阅读者的阅读能力。
阅读的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 基础阅读
最基础的阅读方式,绝大多数人已经达到的层次。
分为四个阶段:阅读准备阶段;认字(读写)阶段;功能性读写阶段;成熟阶段。
达到这一层次可以顺畅的读完一本书。
第二层次 检视阅读
大多数阅读者滞留在“成熟阅读者”,而没有达到这一层次。
检视阅读分为两个阶段:
一 有系统的略读或粗度
步骤或规则:
(1)先看书名页,然后如果有序就先看序;
(2)研究目录页;
(3)如果书中附有索引,也要检阅一下;
(4)读一下出版者的介绍;
(5)开始挑几个看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
(6)最后一步,把书打开来,东翻翻西翻翻,念个一两段,有时候连续读几页,但不要太多。
经过这个阶段,大致可以确定这本书到底还想不想读下去。
二 粗浅地阅读
步骤或规则:
头一次面对一本难读的书的时候,从头到尾先读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
这个阶段要掌握阅读速度,快慢适当,避免逗留、倒退、基本理解的问题。
检视阅读的目的或任务
确认一本书到底值不值得读下去,需不需要分析阅读。
检视阅读要回答的问题
第一,这是什么样的一本书?
第二,整本书在谈的是什么?
第三,作者是借着怎样的整体架构,来发展他的观点或陈述他对这个主题的理解?
解决问题的方式——做笔记
三种笔记形式:结构笔记;概念笔记;辩证笔记。
笔记方式:
(1)画底线
(2)在画底线处的栏外再加画一道线
(3)在空白处做星号或其他符号
(4)在空白处编号
(5)在空白处记下其他的页码
(6)将关键字或句子圈出来
(7)在书页的空白处做笔记
主动阅读
从检视阅读开始,就已经进入主动阅读的范畴。
主动阅读核心:
在阅读时要提出问题来—在阅读的过程中,必须尝试去回答的问题。
主动阅读四个主要的问题:
(1)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
(2)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3)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第三层次 分析阅读
分析阅读的第一阶段: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的规则
(1)依照书的种类与主题来分类。
(2)使用最简短的文字说明整本书在谈些什么。
(3)将主要部分按顺序与关联性列举出来。将全书的大纲列举出来,并将各个部分的大纲也列出来。
大纲架构:
(1)将全书分成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谈的是什么,第二部分谈的是什么,第三部分谈的是别的事,第四部分则是另外的观点,第五部分又是另一些事。(2)第一个主要的部分又分成三个段落,第一段落为X,第二段落为Y,第三段落为Z。(3)在第一部分的第一阶段,作者有四个重点,第一个重点是A,第二个重点是B,第三个重点是C,第四个重点是D等等。
(4)确定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分析阅读的第二阶段:诠释一本书的内容规则
(5)诠释作者的关键字,与他达成共识。
(6)由最重要的句子中,抓住作者的重要主旨。
(7)知道作者的论述是什么,从内容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再重新架构出来。
(8)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没解决的。再判断哪些是作者知道他没解决的问题。
分析阅读的第三阶段:像是沟通知识一样地评论一本书的规则
A.智慧礼节的一般规则
(9)除非你已经完成大纲架构,也能诠释整本书了,否则不要轻易批评。(在你说出:“我读懂了!”之前,不要说你同意、不同意或暂缓评论。)
(10)不要争强好胜,非辩到底不可。
(11)在说出评论之前,你要能证明自己区别得出真正的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
B.批评观点的特别标准
(12)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
(13)证明作者的知识错误。
(14)证明作者不合逻辑。
(15)证明作者的分析与理由是不完整的。
注意:关于最后这四点,前三点是表示不同意见的准则,如果你无法提出相关的佐证,就必须同意作者的说法,或至少一部分说法。你只能因为最后一点理由,对这本书暂缓评论。
第四层次 主题阅读
一、观察研究范围:主题阅读的准备阶段
(1)针对你要研究的主题,设计一份试验性的书目。你可以参考图书馆目录、专家的建议与书中的书目索引。
(2)浏览这份书目上所有的书,确定哪些与你的主题相关,并就你的主题建立起清楚的概念。
二、主题阅读:阅读所有第一阶段收集到的书籍
(1)浏览所有在第一阶段被认定与你主题相关的书,找出最相关的章节。
(2)根据主题创造出一套中立的词汇,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无论作者是否实际用到这些词汇,所有的作者,或至少绝大部分的作者都可以用这套词汇来诠释。
(3)建立一个中立的主旨,列出一连串的问题——无论作者是否明白谈过这些问题,所有的作者,或者至少大多数的作者都要能解读为针对这些问题提供了他们的回答。
(4)界定主要及次要的议题。然后将作者针对各个问题的不同意见整理陈列在各个议题之旁。你要记住,各个作者之间或之中,不见得一定存在着某个议题。有时候,你需要针对一些不是作者主要关心范围的事情,把他的观点解读,才能建构出这种议题。
(5)分析这些讨论。这得把问题和议题按顺序排列,以求突显主题。比较有共通性的议题,要放在比较没有共通性的议题之前。各个议题之间的关系也要清楚地界定出来。
荐书理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