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培养学生成为“有根”的中国人

培养学生成为“有根”的中国人

作者: 张英俊黑龙江拜泉爱农乡中心学校 | 来源:发表于2020-05-20 19:24 被阅读0次

      非常高兴能够得到一份意外的营养餐,在马云乡村教师社区钉钉群聆听了来自四川省广元市范家小学的张平原校长给大家带来的精彩分享,他分享的题目是《如何立足乡村构建学校的课程体系》,聆听了张校长的精彩分享使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他的学校立足乡村,构建学校自身的课程体系,自创了乡土探究式课程,还有丰富的学校艺术课程,研发了自然教育课程!其实乡村学校资源困乏只是一个因素,如果能像张校长那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研发特色的乡土课程,发现这些课程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都能够弥补乡村教育资源困乏的问题,办小而美的教育,不像有的学校搞形式化,表面看来很有影响力,规模很大,但是缺少真正内在的,实质性的东西!因此,张校长的分享对我们每一名乡村校长以及乡村教师都有很大的引领作用,值得学习和借鉴!

   

听完张校长的分享,让我对乡村又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虽然乡村仍然是当前中国经济文化产业最落后的地方,但是乡村还有很多可挖掘,可利用的资源!而且随着党和国家有些政策逐渐的向乡村倾斜,所以乡村的生活也日益变好,村村通公路已经畅通,实现了网络畅通,缩小了城乡的差距!曾经贫穷的帽子已经摘掉,生活越来越好了!

至于乡村学校的任务是把乡村学校办大还是办好,我认为凡事都具有两面性,办大和办好是相对而言的,但是更侧重于办好。乡村学校不一定办的多大,多有影响力,只要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能将国家课程和乡土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让乡村儿童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就是好的教育!正如张校长所说的,能办“小而美的学校”是最好的!

另外我认为乡村学校的资源目前来看,并不是特别困乏,只要是根据自己当地的情况,校长多动脑筋去构建自己特色的课程体系,把国家课程和乡土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弥补资源困乏的问题!别说校长了,我是有亲身体验的。我校没有专门的音乐课和美术课,为了补全乡村课程短板,我带领同学们参加了互加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程《彩虹花晨读》和《生命教育课》,同学们可以在早自习期间跟着网师进行读诗,学习诗配画。一幅幅同学们自己创作的诗配画作品源源不断地展现在班级的墙壁上。带领同学们参加户外综合实践课等等,提高了学生们的创造力和创新力!总之,如果校长真正的把校本课程落实到实处,乡村学校的可以利用的资源用好,一样会弥补资源困乏的问题!立足于构建乡村学校的课程体系,让教师做“有根”的教育,培养学生成为“有根”的中国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培养学生成为“有根”的中国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ftoo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