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我将跟随全国名家大师的脚步,走进他们的课堂,享受这百年难遇的知识盛宴,为自己在教学这座高楼大厦上再添砖加瓦。
今天,我与湖县的学生一起走进王崧舟老师那诗意般的语文世界,聆听王老师为大家讲授的《爱莲说》,他那如诗的教学语言,传神的动作,深厚的文化底蕴,仿佛令我置身课堂之中,一节课下来,真是让人意犹未尽,回味无穷……
王崧舟老师的课,如潺潺流水,奏起清澈的乐章,如葳蕤草地,闪耀着露珠的光芒,如浩瀚烟波,令我神往陶醉。有这样的语文老师,学生怎能不爱上学?有这样的语文老师,学生怎能不爱语文?有这样的语文老师,学生又怎能不爱传统文化呢?
课堂伊始,王老师以看图识花入手,在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点出是菊花时,接着问孩子们“谁喜欢菊花?”连问三次,竟无一人举手。然后王老师向大家介绍,诗人陶渊明最爱菊花,同时又以诗为证,“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学生清脆的读书声中,他们理解了陶渊明对菊花的爱,是爱到骨子里,是隐逸之爱。这时再问“谁喜欢菊花?”全班三分之二的人都举了手。这就是语言的魅力,这就是文化的魅力,这就是传承的魅力。
在介绍牡丹花时。王老师又以同样的方式,让学生在含有牡丹花的诗句中明白,牡丹是富贵的象征。而到了菊花这里,王老师则先出示周敦颐这个人物的简介,凸出他的地位及人品,为下文引出,周敦颐对莲花的君子之爱做好铺垫。
这篇文章表面上写的是莲花,实际上却是以烘云托月的手法,以莲之花喻君子之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与赞美,歌颂它坚贞不渝,“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而周敦颐爱的不是莲花的外在,而是它的内在品质,他要在尘世中当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保持一份高洁,宁愿终老南山。
莲之韵,莲之美,莲之品!——走进王崧舟的《爱莲说》而王老师带来的有关周敦颐生平的三个小故事,更向世人诠释了他对莲花之爱,不是在嘴上,而是在行动上,我们看到了一位刚正不阿,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保持君子之风,爱民如子,坚贞高洁的君子周敦颐,他的行为不正是莲花精神的真实体现吗?
周敦颐的生平就是莲花的象征,他心里时时刻刻装着君子,装着百姓,装着天下,唯独没有他自己!而正是他的这种正直精神,良好的家训,才孕育出一代又一代杰出的后人,他的第31代孙“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第32代孙“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周恩来总理,正是这种精神的继承者。正因为周敦颐一辈子都在践行着君子之美德,他的后代才会出现在中国历史的舞台,受到大家的景仰与爱戴,王老师也在无形中把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落到了实处,我相信这节课对孩子们来说,将会终生收益。
王崧舟老师的《爱莲说》,不仅让我们领略了诗歌中的文化内涵,更让我们领略了中国文化特有的基因,那就是广施布德,上善若水。
炎炎夏日,我们不惧;前路艰辛,我们不畏;万千世界,不改初心。让我们在互加计划的这条道路上,以莲之韵,莲之美,莲之品,再跟王崧舟老师一起诵读《爱莲说》……
莲之韵,莲之美,莲之品!——走进王崧舟的《爱莲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