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书单思维体系建设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或许,你一直选错了书——评《阅读整理学》

或许,你一直选错了书——评《阅读整理学》

作者: 卡布奇诺102030 | 来源:发表于2016-09-21 20:12 被阅读493次
选错书了?

在一个关于良好意图的调查中,研究者考察了人们关于看严肃电影(serious movies)的意愿。一组调查对象被要求选择一场当天晚上要观看的电影。另一组调查对象则被要求选择观看一场三天后要观看的电影。

调查显示出一个有趣的结果模式。选择今晚要看电影的一组人,所选择的电影都属于主题轻松愉快的罗曼蒂克史、喜剧和动作片。选择三天后要看电影的一组人,所选择的都是主题严肃电影,如描述纳粹集中营的《辛德勒的名单》、《肖申克的救赎》以及一些外国电影。两组调查对象选择项目对调后,结果仍惊人相似。

在白天,一个人会说:“今晚我要看一个有趣点的电影,明天会看应该看的。”可是明天到来时,他们又会想寻找点乐子,于是,如果可能的话,他们会选择看《土拨鼠节》(Groundhog Day)。

面对长远目标,我们大都会作出相对理智的选择,但却难以抵抗当下唾手可得的享受诱惑。多少人清醒理智地树立了宏伟而正确的长远目标,却正浑然不觉地走在错误的道路上。


阅读整理学

——两种截然不同的阅读方式

就拿读书这件事来说吧。少有人读书是为了纯粹的精神享受(有闲又有钱的人请自觉出列)。如果把知识划分为已知和未知两个部分,显然,阅读未知信息的书籍会让我们获得新知,扩大已知领域,让阅读成为有价值的行为,这是阅读的方向和意义。

我们都讨厌读教科书,因为读教科书几乎是在进行一连串未知的阅读,就像攀岩活动一样,只要一步踏空,就会滑落,连续处于紧张的状态,根本无法松一口气。而阅读已知知识的书籍就像骑自行车下坡滑行,车子跑得飞快,精神也非常轻松愉悦。同样是阅读行为,两者却有很大的区别。

在外山滋比古的《阅读整理学》一书中,将阅读行为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阅读已知信息的α型阅读,一种是阅读未知信息的β型阅读。他指出,虽然大部分人都喜欢偏爱轻松愉快的α型阅读,但具有挑战性的β型阅读才是让人打开大脑、收获新知的最佳途径。

李笑来老师在《把时间当作朋友》一书中也写道,从初中毕业后,大多人都会拒绝承认自己阅读能力低下,可这仅仅是幻觉。很多人根本不具备基本的阅读能力,顶多是“识字”而已。

就像之前的选择电影调查一样,我们一般理解和采用的阅读方式,是低层次的,最多只能得到与自己生活相近的知识,或者除了“感动”,别无他物。

前些年盛极一时的鸡汤文,正是迎合了人们的这种选择喜好。离奇曲折的故事、扣人心弦的描述、简单明了的文本,没有任何深刻的哲理,没有任何抽象的理论,也不需要深入、细致、反复地理解,把肤浅埋藏在伪装的“深刻”中,让读者们轻松收获满满“正能量”,不知不觉陷入“精神落寞—寻求感动—再落寞—再寻求感动”的死循环当中。阅读这类书籍无异于在吸食精神鸦片,不断地在精神上寻求慰藉,现实中却一步未前。

在书中,外山滋比古也表达了对这种“困难主义”式微、“简明主义”至上阅读现象的隐忧,认为不阅读难懂的文章就无法获得优秀的思想和知识,如果没有学会阅读困难文章的能力,就不算受过好的教育。他打了个有趣的比方,把采用α型阅读方式的人称为“吃粥的读者”。因为粥几乎不需要任何咀嚼就可以吃到饱,久而久之,读者的牙齿便衰弱了,肠胃功能也不够健全了。碰到稍微硬一点的食物,牙齿无法发挥咀嚼功能,肠胃无法发挥消化功能,然后就抱怨:“这样的东西能吃吗?”接着要求吃粥。


——多读这些书

穿越时空的经典。易中天曾说,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其实说起来也很简单,因为经典是人类文化的精华。古人有云:取法乎上,仅得乎中。什么叫“经”?经就是恒常,叫经常。什么叫“典”,典就是模范,叫典范。换句话说,经典就是“恒久的模范”。这样的书不读,读什么?

经典

通过时间的积淀,有价值的事物就变成了经典。没有价值的东西,自然被忘却,而走向毁灭。一部《论语》跨越两千五百年,半部而治天下。一部《红楼梦》跨越两百年,发展成为一门学问。经典书籍承载了跨时空的价值,经受住了历史的检验,总是能够历久而弥新。

市面上许多热销的畅销书,初读就会发觉不过是出版商的营销手段和宣传噱头而已。

探寻根源的原著。简书“六神”彭小六老师在他的《让未来现在就来》一书中说,他是罗辑思维的罗粉,他的书架上到处都是看罗辑思维节目之后买的书,以及那些书延伸的其他书。书读多了,有时候罗胖开始讲一个段子,他就能反应过来,这个段子是来自哪本书里的,甚至罗辑思维没有讲到的一些东西,他也已经接触到了。彭小六是在看罗胖在罗辑思维节目中提到的书,而不是去看罗辑思维所卖的书,换句话说,他是在读产生罗辑思维节目的书,而不是看罗辑思维产生的书。试问,有几人在读完罗辑思维的新书《成大事者不纠结》就做到了“成大事而不纠结”?

原著

很多读者想要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就买来许多国内作者所著的介绍思维方法的书籍,这些书的名字都很诱人,就跟药到病除的灵丹妙药似的。你若是之前读过国外关于思维方面的书籍,就会明白那些书中的内容是从哪些书上摘抄整合而来的,而且能找出一些低级错误。

这里并不是说,国内作者的书就不值得读,而是说我们要找到承载这些思想的原著在哪里,最大限度地挖掘吸收“原矿”。

揭示本质的理论之书。知识越是抽象,就越是有能力解释事物、解决问题。

鸡汤文的败落,给了干货文生存空间。不少“弃汤投干”的读者开始调头寻找那喝汤用的“勺”——大肆收藏各类干货文、购买各种干货书,一时间,方法至上主义抬头。

很多读者把“大神”修炼所使用的方法视作秘籍。殊不知,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大神”之所以能够达到“罗马”,正是因为他所选择的那条“路”适合他自己,但他的那条“路”却不一定适合你呀!

我在《如何将他人的好方法学到手》一文中将学习借鉴他人方法的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探析理论观点、刻意练习、形成新习惯技能。并说明,理论观点同具体方法的关系,就像是“道”和“术”的关系。“道”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是唯一的,而由它衍生出来的“术”却可以千变万化,应用于不同情境,适用于不同对象。我们学习借鉴他人的好方法不能舍本求末,见“术”而忘“道”。

相关文章

  • 或许,你一直选错了书——评《阅读整理学》

    在一个关于良好意图的调查中,研究者考察了人们关于看严肃电影(serious movies)的意愿。一组调查对象被要...

  • 整书阅读法

    今天线上绘本《书里书外的三只小猪》阅读学习到了整书阅读法。所谓整书阅读法就是把绘本看成一个包含文字、绘画和出版设计...

  • 英语启蒙书如何选!

    好的英语要从阅读开始,但是孩子一看英语书就犯困、闹情绪,怎么办?或许根本就是因为你选错了书!分享一些我这几年来对目...

  • 《非暴力沟通》3/13——区分观察和评论

    用13篇文字记录本书,此为第3篇。 或许你可以带着如下的思考阅读本文或原书第三章: 1、什么是观察? 2、什么是评...

  • 或许错了!

    都认为帮朋友忙,朋友会回报你会记住你对他的好吗?我的回答是不!不!不! 据调查统计百分之七十的朋友觉得好朋友帮...

  • 简:坦诚的力量大于一切

    图文/喜悦 坦诚的力量大于一切。 或许你做错了事情,没关系,承认自己做错了就好。 或许你做错了事情,而自己想逃避,...

  • 关于如何阅读一本书

    关于阅读的一点思考 ——评《如何阅读一本书》 读书之法无他,...

  • 网易云音乐热评

    数学里有句话:过程错了,就是错了。 -- 《网易云热评》

  • 话题式整书阅读一学习王君老师《小王子》整书阅读有感

    语文学科素养重在发展学生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并达到思维发展与提升,获得形...

  • 谁才到那个真正可怕的枕边人?

    谁才是那个真正可怕的枕边人? 评《下一个就是我》 刚开始阅读的时候,或许有些人会跟我的情况一样,对书的引子...

网友评论

  • 芮灵翾:唉,我原来还不愿意承认自己阅读能力差,结果今年发现,很多原来不就前两年看过的书。现在对我来说很多就记不得了,有的看见书,真眼熟,可是一点都想不起来,就跟擦肩而过似的。真可怕。
  • 3d07370c2998:原来读经典,读自己不懂地书,才涨知识,而读鸡汤却只有感动,恍然大悟啊!
    卡布奇诺102030: @慢点儿再慢点儿 人生和生活不能仅仅是感动。
  • fe40d6c119e8:作者写的很好👍
    卡布奇诺102030: @苹苹与果儿 您的肯定或是批评是我继续写下去的唯一动力。
  • zd0591:头条向你招手!
    卡布奇诺102030: @zd0591 嘿嘿,继续努力了。😅

本文标题:或许,你一直选错了书——评《阅读整理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fwa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