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新发现 —— “中西合璧”妙处所在
恒生资管集团 副总裁 何伏
有时觉的我们真的很可悲,我们熬着最深的夜,扛着最大的压力,面对着最复杂的环境,但是不知道哪一天厄运就降临了,而且疾速……
难道我们无处可逃了吗?现代文明难道是一种变相的枷锁?
我们是时候彻底反省和认识一下自己了!
想想人类也很可笑,我们上知天文下至地理,我们可以抵达太空和月球,却在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时手无寸铁,只能坐以待毙。
其实,人类最高层次的智慧,就是对于自身的认知,而很多认知古人早就给我们保留了下来,只不过我们被迷惑了双眼,自己都不相信自己了。
早前,坊间就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中医让人糊里糊涂地活着,西医让人明明白白地死。中医有时看起来神乎玄乎的,但它确实有神奇独到之处,还花不了几个钱(不包括现在借中医之名骗钱的庸医),毕竟是华夏民族几千年的瑰宝呀,而现在的人有个大病小病就往医院跑,花了很多钱,病还治不好。
我对我在中国和其他国家所获得的珍贵中医教育表示感谢!
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医药不断吸收和融合各个时期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文思想,不断创新发展,理论体系日趋完善,技术方法更加丰富,形成了鲜明的特点。
第一,重视整体。中医认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人体内部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重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健康与疾病的影响,认为精神与形体密不可分,强调生理和心理的协同关系,重视生理与心理在健康与疾病中的相互影响。
第二,注重“平”与“和”。中医强调和谐对健康具有重要作用,认为人的健康在于各脏腑功能和谐协调,情志表达适度中和,并能顺应不同环境的变化,其根本在于阴阳的动态平衡。疾病的发生,其根本是在内、外因素作用下,人的整体功能失去动态平衡。维护健康就是维护人的整体功能动态平衡,治疗疾病就是使失去动态平衡的整体功能恢复到协调与和谐状态。
第三,强调个体化。中医诊疗强调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体现为“辨证论治”。“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采集的症状、体征等个体信息,通过分析、综合,判断为某种症候。“论治”,就是根据辨证结果确定相应治疗方法。中医诊疗着眼于“病的人”而不仅是“人的病”,着眼于调整致病因子作用于人体后整体功能失调的状态。
第四,突出“治未病”。中医“治未病”核心体现在“预防为主”,重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中医强调生活方式和健康有着密切关系,主张以养生为要务,认为可通过情志调摄、劳逸适度、膳食合理、起居有常等,也可根据不同体质或状态给予适当干预,以养神健体,培育正气,提高抗邪能力,从而达到保健和防病作用。
第五,使用简便。中医诊断主要由医生自主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收集患者资料,不依赖于各种复杂的仪器设备。中医干预既有药物,也有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非药物疗法。许多非药物疗法不需要复杂器具,其所需器具(如小夹板、刮痧板、火罐等)往往可以就地取材,易于推广使用。
我很小的时候就对中医有浓厚的兴趣,至今不减,中医并不局限于医学领域,它涵盖了人生甚至世界的方方面面。
在当今全球化时代,中医肯定是一种正确的综合学科,它把所有的治疗法统合起来,创建出了一种对人体及其本身的整体思考的理念。
中医是一种无限的智慧,西方人的思维不能理解。让我们看看写字的艺术,与西方书写方式相比,中国的书写更像是画画,它由许多图画组成,这更多地出于右脑,因为右脑与感觉、直觉创造力的联系更为紧密。
而西式书写则受控于左脑。中文的组成中有许多诗意的形象,对于西方头脑来说这似乎不够理性并缺乏结构。西方人用逻辑性更强的左脑,而中国人用更加艺术的、诗意的和直觉的右脑。
我经常说中国人是天生的艺术家。如果想要与他们建立有意义的沟通,就应该用诗意的话语来表达你的观点和情感。
我经常感到困惑的是,为什么中医医生们要用西方的工具和方法,来解释他们自己的医学和文化呢?有3000年历史的中医学的临床经验,还需要证明吗?
西医治病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副作用。比如,许多寒性的西药伤害了肾阳,如果随后使用扶阳的中药,就可以恢复阳气和保护免疫系统。
西医作为重要的治疗手段有时能救命,在卫生和外科手术方面,西医一直在进步,然而这种医疗体系很难带来持续的、长久的疗效。
中医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可以治疗急性病,也可以治疗慢性病。
中医的个性化诊断,在很大程度上是更加严谨明确的诊断方法,即中医对各器官的动态关系和器官整体状况的辨别,是现今西医正在使用的机械检测法无法替代的。
中国人应该为自己的智慧和古老医学系统感到骄傲自豪,这个时代已经到来。在一些西方国家,东西医学的沟通和交流并不完全顺利。
我盼望有一天,西方的医院中有获得行医资格的中医师,他们有权开处方,用针灸治病而不被西医同事反对。
经过在印度一些医院和大学的短期访问,我很高兴地看到印度医学与希腊医学与西医生有顺利而富于成果的沟通。他们之间相处友好,一同为病人的福祉而工作。西方国家同样需要这样的沟通与合作,但可能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东西方医学的结合将是人类医学未来的希望。我深深地祝愿和祈望两种医疗体系对世界的感知能够融合在一起。
中国医学本身就是一种伟大的文化。我深信,这种具有最高智慧和悠久历史的医学体系,必然会得到广泛的传播和欢迎!
经常有朋友在纠结,生病了看中医好还是去看西医好一点。现在就有位大神就把中医和西医的优点和缺点10句话总结的淋漓尽致。
1、中医是文化;西医是科学。
2、中医是整体观念与辨证施治;西医是靶向定位与切割化验。
3、中医诊断是望闻问切;西医诊断是视触叩听。
4、中医治疗疾病是釜底抽薪;西医治疗疾病是沸鼎添水。
5、中医治疗疾病是追根求源;西医治疗疾病是局部表现。
6、中医治病注重精气神;西医治病注重肿疡创。
7、中医看病分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西医看病分红肿热痛,血尿粪便。
8、中医用药分温热寒凉,升降浮沉;西医用药分成人量儿童量,加减同药。
9、中医中药博大精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西医西药断章取义,旧除新添后患无穷。
10、中医让人稀里糊涂的活;西医让人明明白白的死。
中医和西医的治疗有什么区别?
A、 中医是不治已病治未病, 西医是治已病不治未病
B、 中医的目标是看不到疾病, 西医的任务是看看你的疾病;
C、 中医是以研究健康为前提, 医院研究疾病的特性和表现;
D、 中医是研究如何保持健康, 西医是研究如何消除病症的折磨;
E、中医研究如何才能够不得病, 西医研究如何去掉已经有的病 ;
F、中医教育你生病之前别生病, 西医不得不在生病之后为你治病;
G、中医是生病之前的过程控制, 西医的专业是生病之后的处理过程;
H、中医善用前控制的措施调理,西医主要用后处理的方法治疗
I、中医消除的是生病的根源,西医消除的主要是疾病本身;
J、 中医指导人们让身体自己祛病, 西医采取措施为患者处治疾病
K、中医改造的是你的观念和习惯, 西医改造的是你的身体和器官;
朋友们,一旦身体出了毛病,这儿不舒服,那儿不痛快了,本质上来讲,问题都出在体质上。中医调理身体的目的就是调节人体本身体质,体质正常了,那些恼人的症状自然就没有了。
医学界有位高人说了一句经典的话:“中医治的是病的人,西医治的是人的病。”这句话妙极了,道出了中西医的本质区别,中医是宏观医学, 西医是微观医学,中医玄幻,西医直观。这就是中医治人、西医治病的道理。提到中医,人们就会想到阴阳五行、经络脏腑,而西医看病看的是看 得见、摸得着器官。
中医大夫看病,往往是问一些让病人觉得毫不相干的问题,明明是头病,大夫却医脚。而西医大夫就不一样,胃疼就医治胃, 肾虚就医治肾,看起来真是“对症下药”。难道说中医值得怀疑吗?那么,在一百多年以前,西医未传入中国, 中国不照样是中医的天下吗,中国人生活得不也很逍遥自在吗?中医的“治人”是一种宏观的概念,从人的整体出发,主张人的机体 要处在统一协调的氛围中,比如一个器官出现问题了,那必然是由别的器官引发或是会影响到另一个器官。
既然中医主张“治人”,那么它就建议 人们养生,养生一般都是一个整体性的保养,比如顺应节令安排饮食作 息,不要有不良的生活习性。西医就不同了,中医丰要是用养生来预防疾病,而西医就是你不得病 我没办法告诉你怎样养生,你先得病吧,有了病我就用药物给你治好,比 如你得了空调病、关节炎、脾胃虚弱、内分泌失调,西医会告诉你该吃什 么药。
我们且不说药物损伤身体的危害,西医的弊端在于你吃完了药只是 “治标不治本”,当时好了,可能很快就会再犯。
中国有13亿人口,13亿人口的医疗、保健、防病、治病是一个非常沉重的包袱。到今天为止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背不起这个包袱。但是在我们国家必须背,光靠西药力量不够,光靠中医力量也不够,所以必须中西医合作,各顶起一半天,这样才能把13亿人口的医疗、保健、防病、治病的沉重包袱背起来,这是中医学的最大优点。
对症下药,辨证施治,愿看到本文字的朋友身体健康!幸福永远!
2019年12月1日 于香港维多利亚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