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好文上热门日知录他山之玉
《葬鸽》的背后||如何把小素材写成大文章(写作干货)

《葬鸽》的背后||如何把小素材写成大文章(写作干货)

作者: 草根作家王智君 | 来源:发表于2020-03-27 22:04 被阅读0次

作者王智君

原创作品,转载需要作者授权

图片选自网络向为此付出者致敬

早上上班,王副总编把我喊到他的办公室,他拿起一篇稿子对我说,这是两个实习记者写的,事儿挺好,角度和写法都不对,你从情感角度重写,我要动情的,感人的,散文化的。  

当时,两个实习记者也在跟前儿,忙插话说,他俩不会写稿,麻烦王老师出山!  

我拿过稿件看了看,稿件不长,也就五六百字,写的是一个外来打工的厨师,养了一群鸽子。

前两天,鸽子全死了,原因是,鸽子吃了药鸟人下的毒药。养鸽人非常气氛,也非常伤心,想把鸽子埋了,又怕有人扒出来吃了,造成中毒事件。  

稿子侧重点落在了对药鸟人的谴责,以及提醒市民不要误食死鸽子上。

然而,稿件里有一个小亮点——养鸽人与鸽子的不了情。  

也许同行都有同感,作为一个记者,不愿意采写命题稿件,因为命题稿件参与了领导的喜好,并且期望值过高,弄不好闹个费力不讨好。

因此,都愿意采写自己发现的线索,或者自己策划的稿件,如何找角度,如何写,自己说的算。稿子写好写孬,领导对素材不掌握,也就不好评价记者的能力。  

愿不愿意,这个时候都没有用了,毕竟活儿接手了,只有全力完成任务。  

我反复琢磨,领导要求散文化,还要带有感情。这可如何是好?  

行了,不多想了,采访完了再说,没到现场,想那么多不顶一点用。  

养鸽子的人是个外来打工者,在一个小面馆当厨师,名字叫王辉。我去小面馆见到了他,还有他的3个工友。提及鸽子的事,他眼圈红润,他说,他打算把鸽子埋了,防止让嘴馋人弄去,那样后果就严重了。

至于,啥时候埋鸽子,他没有确定时间,称有了空闲就去埋。  

王辉从冷藏室取出一个胶丝袋子,又从袋子里一个一个往外拿已经死亡,并且僵硬的鸽子。他说,他一共养了11只鸽子,现在只找到9只鸽子的尸体,另外两只,活不见影死不见尸。  

王辉猜测,那两只鸽子一定也和这9只一样,同样遭遇了厄运,被毒死了,尸体不知落到了何处。  

根据现有掌握的素材,也只能写个小稿,小稿的主要目的是提醒市民千万别误食死鸽子。  

我不甘心,让王辉和他的三个工友讲一讲他们和鸽子不了情的故事。  

虽然大家的心情很不好受,但是,讲起来倒是情真意切。  

王辉说,最早,是他从菜市场买回来两只鸽子。寂寞的工友看到他带回来两只小精灵,欣喜若狂。

等冷静下来,才意识到,大家都是打工的,自己也不是老板,餐馆老板能允许养鸽子吗?想不到老板知道后,不仅欣然接受,还加入到呵护鸽子的行列。

在爱的呵护下,鸽子家族不断壮大……  

故事听完了,我心中暖流涌动。我问王辉,打算把死鸽子埋哪?  

王晖说,东南岗有片人工树林,树林西边有处高坡,我打算埋在那里。现在土是冻的,坑不好挖,需要用稿刨。  

一个工友说,我想过,得给鸽子立块碑,上面写点啥。  

王辉媳妇一听,屋里屋外找木板,可是找了半天也没找到。最后,把一块小面板拿了出来。

大家不知道在上面写啥。我说,越简单越好,就写上——鸽子:我的朋友。  

准备妥当,大家背上装鸽子的胶丝袋,往东南岗的小树林走去。葬歌的墓地挖好了,一个工友将鸽子尸体一个一个摆放在锅底儿大的墓穴里。

鸽子的主人,从不吸烟的王辉,蹲在地上点燃一根烟。他用手抚摸着即将被掩埋的鸽子,逐一唤着它们的名字:“‘钻天猴’、‘白雪公主’、‘狼灰’、‘花点豹’……”

唤完名字,他又喃喃地说:“天堂里不会有恶毒,也不会有残忍,更不会有生离死别!走好,我的鸽子朋友!”  

当我把这篇稿子写完,交给王副总编时,他看完一拍桌子:“这就是我要的!”  

稿子是在晚报重要版面刊发的,发了一个整版,众多读者打来电话,除了感动还是感动。  

总编给这篇稿子按照特稿打的分,多少哇?2500分,外加1500分的奖励,共计4000分,折合人民币4000元,达到了千字千元。  

虽然我是执笔,但是,报酬人人有份,就连稿件署名,凡是参与的一个也不少。那么,这篇稿子成功在什么地方?

我要回答的是,角度做了调整,以前侧重点在于提醒市民不要误食被药死的鸽子,属于短消息稿件,咋也写不长。

而从人与鸽子的情感角度下笔,就能写出故事,故事类稿件当然就不能短。

其次,我是用散文的笔法写的故事。例如,稿件结尾部分写到:冥冥之中,王辉仿佛真的看到了他心爱的鸽子,他数了,整整11只,在天空翱翔,其中“白雪公主”和“钻天猴”还俯冲下来,争抢着往他手掌上落……

完全是散文化的“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给人以美的感受和更大的想象空间。

还有,此稿大量的采用“描写”的手法,增加了文学色彩,有了更强的感染力。

如:一阵鸽子“咕咕”的叫声撩着他的心,他仔细看去,笼子里一对鸽子好像在和他打招呼,美丽的身影,灵动的眼神,王辉感叹道:生活中不能没有你!

关于描写方法的运用,我发现,有的同行对它理解有个误区,认为“描写”是文学作品的“专利”,不适合运用到写新闻故事上。

这是不妥的,关于“描写”是这样下的定义:作者通过具体的形象化的语言写人、状物,把客观对象写得有声有色。

何谓客观对象?就是你所见所闻,现实存在和发展的事物。

总的来说,记者要针对不同类型的稿件,采用不同表现手法。温情类稿子,进行散文化呈现,以及多用“描写”,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敬请期待范文《葬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葬鸽》的背后||如何把小素材写成大文章(写作干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fzru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