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麦锈病俗称黄疸病,属真菌病害。主要有条锈病、叶锈病、秆锈病。其中条锈病危害最大。锈病是典型的气传病害。夏孢子在寄主叶片上,在适宜的温度和有水滴或水膜的情况下侵染小麦。
三种锈病并不难区别,可简单概括为“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下面三张图片可明显分清:



下面分别详细介绍三种锈病
一、条锈病
主要为害小麦叶片,也可为害叶鞘、茎秆、穗部。夏孢子堆会在叶片上排列成虚线状,鲜黄色,孢子堆小,长椭圆形,孢子堆破裂后散出粉状孢子。适宜温度为1.4~15°C。
二、叶锈病
主要为害叶片,叶鞘和茎秆上少见。夏孢子堆在叶片上散生,橘红色,孢子堆中等大小,圆形至椭圆形。夏孢子一般不穿透叶片,偶尔穿透叶片,背面的夏孢子堆也较正面的小。适宜温度为15~20°C。
三、秆锈病
主要为害茎秆和叶鞘,也可为害穗部。夏孢子堆排列散乱无规则,深褐色,孢子堆大,长椭圆形。夏孢子堆穿透叶片的能力强,同一侵染点在正反面都可出现孢子堆,而也背面的孢子堆较正面的大。适宜温度为3~18°C。
锈病主要为害分秋季和夏季两个时期,春季又分为早春和穗期两个阶段。三种锈病在秋季或春季发病的轻重主要取决于夏、秋和春雨水的多少,越夏越冬菌源量和感病品种面积大小有关。一般的说,秋冬,春夏雨水多,感病品种面积大,菌源量大,锈菌就发生重,反之则轻。
防治措施: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1、预防措施
①因地制宜种植抗锈品种
②小麦收获后及时翻耕灭茬,消灭自生麦苗,减少越夏菌源
③搞好大区抗病品种合理布局,切断菌源传播路线。
2.药剂防治措施
①拌种和种子包衣: 0.03%立克秀(戊唑醇)、或0.02%粉锈宁或禾果利拌种。
②大田喷药:大田发病率达到0.5%~1%时立即进行普治。可用药剂有:禾果利可湿性粉剂、丙环唑乳油、粉锈宁乳油或三唑酮、烯唑醇进行喷雾防治。重病田要二次喷药。
近几年防治措施比较提倡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但是相对化学防治而言,成本以及见效都是相对较慢的。因此目前我国农业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主要还是以药剂防治为主,这也是见效最快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