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母亲去世得早,父亲一人拉扯全家,我们兄弟姊妹5个,还有一个七十多岁的爷爷,家里穷得叮当响。有时,家里穷得一分钱都没有,怎么办?自力更生呗。
哥哥那时十几岁,已是家里的顶梁柱,经常带我们弟妹们去捡拾骨头、桃核、杏核卖点钱,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这时候,爷爷表现出了自己会过日子的一面——养鸡。
那时农村,养鸡没有专门卖鸡仔的,怎么办?爷爷先是从姑姑家借来的一个抱窝母鸡,然后从邻居家借来了十二枚鸡蛋。为了保险,爷爷在自己睡的屋的门背后给鸡垒了一个窝,然后小心翼翼地把鸡蛋放在窝里,再把抱窝母鸡放进去让它孵蛋。那时,我还不知道鸡孵出小鸡要二十一天,每天下学回家,第一件事便是看看母鸡是否领出小鸡。爷爷怕我们吵醒母鸡,让我们蹑手蹑脚去看。我们盼星星盼月亮,在第二十一天的时候,母鸡领出了十只小鸡。我们高兴得疯了,欢呼雀跃。爷爷把我们从来都舍不得吃的小米,拿来喂小鸡,看见毛茸茸的小鸡,我们甭提有多高兴了。
那时家里穷,鸡饲料就是小麦,但还很欠缺,爷爷带着我们给鸡捉虫,或挖野菜给鸡吃。慢慢地,小鸡长大了,鸡妈妈不要小鸡了。两个月后,我们的小鸡长成大鸡了,开始下蛋了。十只鸡,两只公鸡,八只母鸡,一天能收五六枚鸡蛋。鸡蛋捏在手里,感觉很神圣。我们吵着要吃,也有不许,把邻居家的鸡蛋还了,其余的爷爷把它卖给了供销社,买了点花椒、煤油等。
我们的作业本、铅笔、削笔刀等,都来源于它。
从那年开始,爷爷年年养鸡,每年平均十二三只,我家的吃穿用度,一部分靠它维持。就这样,鸡成了我家的银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