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无聊中。手边刚好有本《心灵鸡汤》,是用来垫热茶杯的。左右无事可干,就翻翻吧。没想到竟然让我眼前一亮,有点儿意思。
记得这本书是初中时买的,那个时候觉得它很有哲理,很温暖。每一篇文章都能让人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美好和宽容。后来,在我上高中的时候流行起了一股反鸡汤的热潮。我再看《心灵鸡汤》时,只感觉里面的每一篇文章都充斥着虚假,就像一个虚伪的‘大人’在像你教训一些他自己也不相信的大道理。所以毫无疑问,我开发了它茶杯垫的新功能。
时隔多年,无意中再次翻起。突然有了不一样的感觉,我又在里面找到了那种振奋人心的力量。这个世界是灰色的,无奈的,所以才需要一些童话,一缕阳光。哪怕这缕阳光是人造的。
我愿意相信世界是美好的“扶老人反被讹诈”“好心救人却遭牢狱之灾”“见义勇为却被追究责任”,近年来这种负面新闻充斥着各大网站app首页。社会冷漠不是没有原因的,遇见事时可能很多人都想伸手,但一想起曾经看过的新闻就又缩回去了。大家常常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真的是这样吗?前人真的比今人好吗?
太远的事情已无从考究,就聊聊近百来年的事吧。记得有一段时间我特别喜欢民国大师的散文,尤其钟爱丰子恺先生的文章。其中有一篇散文让我印象深刻,叫东京某晚的事。当时先生在日本留学,某晚与同学一起散步。路上碰到一个老太太叫他们停一停,帮帮忙。原来老太太在搬一个类似席子的重物,搬不动了,想请他们中来一个人帮忙搬一会儿。他们的反应是一边连道“Iyada,iyada!”(不高兴,不高兴!),一边避开。先生当时躲在最后,心里也相当不快。他们一边觉得扫兴一边离开了。作者在文章的最后描述了自己当时和写文时的想法。作者认为老太太当时的做法是唐突与不对的,这种请求只应该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而不是社会上。当然,这种说法并没有错,但是不是少了一点人情味呢?这样的社会是不是有点太冷漠呢?顺便说一句,作者发表这篇文章的时间是1927年,而这件事的发生时间则更早,所以还谈不上什么爱国或仇日。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现代社会的资源比起近代和古代要丰富的多很多,所以其实素质也会高很多。我们有幸生在现代,要去享受而不是挑刺。
人总是习惯于自作聪明,自以为是。一群孩子聚在一起过圣诞节,老师和家长精心布置了房间。安排了人扮圣诞老人,只为给孩子们一个美好的回忆。这时一个孩子突然大喊圣诞老人是假的,气氛瞬间凝固。聚会还是顺利进行到结束了,但气氛却回不到最初了。
这个世界有许多虚假,但只要结果是好的,又何必那么苛刻呢?世界是不完美的,有暗癍的。但我们又何必死盯着暗癍不放呢?
多看看这个世界的美好吧,人生已经如此艰难,不要在人为的制造痛苦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