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一生的大历史观

一生的大历史观

作者: 我与乞力马扎罗 | 来源:发表于2020-11-19 09:38 被阅读0次
中国历史

黄仁宇之前提过“大历史观”这个概念,在百度百科中的解释是“大历史观就是将以往历史的内在逻辑和现在作比较,再用所发生的历史与未来做比较,从而对未来社会的走向做出一定预测的历史观。也就是依据整个人类的发展历史对未来即将发生的一切做出合理的判断,用长远的、比较的思维来看待问题的认识方法。其基本特点是:从长远的社会、经济结构发展观察历史的脉动;从古今中外的比较提示历史和未来的问题;注重人物与时势的交互作用;运用理念与制度的差距联系来对事件和现象做出合理判断。”

“大历史观”要求我们走进历史深处,走近历史人物,通过比较和展望的方式看待当下、展望未来。随着读的历史书越多,心中就越是豁达,因为空间和时间的维度被历史撑开了,时刻感受到历史的恢弘、磅礴和广阔。对于当前发生的一切,我也就越能采取一种第三方的视角去反思、复盘和批判甚至是否定。

有时候我站在第三方的视角看自己,突然觉得人走这一生其实就是体验一个过程,结果其实并不重要。有些人会选择平平淡淡和稳定,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依然心有不甘,只不过追求稳定暂时居于上风而已,时间久了,也就彻底稳定了,内心也不再卷起太多波澜;而有些人追求的是波澜壮阔、江山如画,想做历史中其实微不足道的英雄豪杰,无论最后结果承载的是成功还是失败,这其实都不再重要。借假修真的过程才是结果,他们一生的经历跑出来的一道弧线就足够优美,至于弧线最后那个点在哪里又能说明什么呢?

人一旦死去便被遗忘在历史尘埃之中,谁又能记起你来呢?即便现在有人记起,可100年之后再不会有人想起来,甚至连坟冢都不存在,即使是历史名人现在又有几个人躺在历史课本里?每个人在历史长河中都渺小到不足挂齿,连波浪都不是,只能算作一滴水,一粒河底的沙子。我们对这个时代该有的态度是感恩,而非一味地索取。只顾着索取便会忘记感恩和奉献。

我所追求的是一种阶层中向上抗争,不断往上走的一种体验,无论最后我是否能够到达彼岸,中间奋斗的历程已经足够彰显这一生的价值,其他真的不重要。期间经历的种种艰难困苦、彷徨与无奈、生离死别也再不重要,甚至那些陪你走过一程的人也终将消失在茫茫人海亦或是离开这个世界。这是我想留在大城市的根本原因吧,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拼搏奋斗的过程终将值得回味。而且,我追求的只有增长,只有向前看(不回头眷恋那些遗留在历史尘埃中的事业选择)。

过程重要,结果不重要,当然,结果肯定是水到渠成的,管它呢!

相关文章

  • 小中见大、见微知著--《万历十五年》读书笔记

    本书贯穿的仍是宏观史观,也就是黄仁宇先生说的大历史观。所谓大历史观,从《中国大历史》这本书来看更加直观。但是,我觉...

  • 黄仁宇与他的大历史观

    黄仁宇与他的大历史观 【摘要】:黄仁宇的大历史在国内学界产生很大的影响,褒贬参半,解读各异。黄仁宇的大历史观主张要...

  • 《万历十五年》读书笔记

    所谓大历史观,必具有国际性。P225 大历史观不是单独在书本上可以看到的,尤其不仅的个人的聪明才智可以领悟获得的。...

  • 一生的大历史观

    黄仁宇之前提过“大历史观”这个概念,在百度百科中的解释是“大历史观就是将以往历史的内在逻辑和现在作比较,再用所发生...

  • 《万历十五年》读后

    这是用大历史观来写历史的一本书。 什么叫大历史观呢?书中作者有详尽的解释。我从侯世达的《我是怪圈》里借用一个隐喻,...

  • 大历史观

    历史类第4篇读书笔记,总第5/50. 喜欢历史,是多年前隐藏在心中的一个小秘密。为什么要隐藏这么多年呢...

  • 浅谈“大历史观”

    人类总是喜欢从纷繁复杂的世界总结一套放置四海之内皆适用的规律。可能正是因为这种原因人类的文明才发展如此之快,只是人...

  • 《中国大历史》——大处着眼

    黄仁宇的大历史观是最为人熟知的,这是一种将历史从宏观审视的角度,用他在本书《中国大历史》中的话来说就是: ...

  • 黄仁宇的大历史观

    万历十五年,即公元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伐英的前一年;而在中国,在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发生...

  • 读《中国大历史》杂记

    七点多的时候,我把《中国大历史》从书架上取下来,翻到扉页上,重新阅读黄仁宇先生对于“大历史观”的定义,并且一再证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生的大历史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gdki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