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中途回学校呆了一段时间,一开始还十分享受一个人一间房的自由状态,所有的安排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情随意进行,唯一不如意的便是饮食。因为暑期放假,餐厅打饭窗口多数关闭,没过两天,就吃腻了,便想出去改善一下伙食,可一想到一个人出去吃饭,心中便开始纠结。
在家里吃饭有亲人,在学校吃饭有舍友,在外面吃饭有朋友,饮食这项很私人的事情却一直都是“热闹”进行的,好像陪伴是最重要的一味作料。为什么我们这么害怕一个人吃饭呢?

在家里或者寝室还好,毕竟空间是私人而封闭的,在这种情况下外界因素的作用相对较小。但外出吃饭不一样,我们需要走出我们舒适而熟悉的环境,主动进入完全陌生的地方,接触完全陌生的人,更要命的是,吃饭与购物不同,购物可以快速选好需要的物品,付钱,走人,整个活动过程中我们都是在移动中的,周围环境的快速变化反而可以消除我们的不安,因为不需要太久停留,所以不需要适应。而吃饭呢?从进入餐馆的那一刻开始,我们就相当于闯入了餐馆服务人员的熟悉区,我们要多次与他们打交道,并要停留至少30分钟左右的时间。整个过程,我们一个人点餐,一个人咀嚼,一个人买单,没有人可以交谈,没有人可以与你一起点评菜品,没有人陪你一起面对这个陌生的环境。不仅如此,餐馆里的客人大多是三三两两而来,周围的餐桌都在觥筹交错、推杯换盏话家常,运气背点,还会有幸福的情侣互喂送狗粮,这便更加重了我们的孤单感。人自古以来便是群居动物,我们需要进入到某一个圈子从而得到一种认同感和亲密感,所以,单独一人往往意味着孤僻、不合群,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也更倾向于收敛自己,尽量少的暴露自己的内在信息,像喝酒这样的事情如果是一个人,不仅会少几分愉悦,还会多几分借酒消愁的嫌疑。
打电话给男朋友诉苦,甚至想过打个高铁直奔过去和他一起吃几顿好吃的消解一下烦闷。可冷静下来想想,千里迢迢过去只因自己一个人吃不了饭?这听起来真的很逊,而且边际成本也很高,除去来回费用还有住宿费用,我们还要搭进去好几天的时间。虽然能够相聚很是不错,但我不想思念的深处是自我无法克服的社交障碍。
隔天,我把自己美美的捯饬了一番,既然决定出去,就要拿出最大的诚意来对待自己,一个人也要精心打扮。出了校门,我选择了一家火锅店,点单时我想要不要来瓶啤酒呢?既然一个人出来已是突破,为何不更进一步?更何况,既然我想喝啤酒,有什么理由亏待了自己呢?喝!
意外地,那顿饭吃了有一个半小时,平时跟朋友出来的话大概也就一个多小时,更加令我开心的是,整个过程我没有一点寂寞的感觉,反而发现了很多一个人吃饭的好处。因为一个人,点单时可以全凭个人喜好,不用将就;因为一个人,省去了进餐时的交谈,可以将所有的注意力都用来品尝和消化,食物反而变的更美味了;因为一个人,可以有多余的精力关注一下周围的环境,原来这家店的装修处处见细节,原来窗外正可以欣赏到落日的余晖,原来青菜只要点半份就可以吃得很饱。原来,一个人,我也可以吃得很自在。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轨迹和计划安排,两个人当然好,但是绝不能是因为我不可以一个人,只有具备能够一个人的能力,才能使两个人的关系更加宽松自在。更何况,如果仅仅因为自己一个人就点外卖应付,那我们就永远都不能享受到高品质的生活。
所以,一个人的火锅,也要吃出一群人的热闹。
网友评论